栏目列表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12月份教研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兴芳

寻觅那一汪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

12月12日下午,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在古诗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这个主题展开了研讨。耿明霞、方燕两位老师执教了研讨课,金玉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

耿明霞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耿老师的教学清新秀美,语言、环节处理水到渠成,课堂上整合、引用拓展有度,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引导学生“温故然后才知新”,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不会作诗也会吟”,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读熟诗歌,理解诗句。第三“打破沙锅问到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道理。整节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又使学生明白了: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方燕老师执教的是第二首《观书有感》。此诗为理学家朱熹的名作,借景寓理,内涵丰富,揭示出读书时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的境界。悟景穷理趣,水到云影来。整堂课,方老师抓住情理,通过“一读”: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二赏”:品析诗句、理解诗意;“三疑”:巧问诗眼、理趣尽显;“四拓”:拓展延伸、温故知新,进行了巧妙的引导和设计,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给学生注入了缕缕活水,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文字的意境美,领悟到了诗中蕴含的哲理味,同时也对学生勤学善思德积极人格进行了无痕的熏陶。

课后,六语备课组在潘新芳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了热烈的评课。大家结合两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交流互动。最后,金玉主任抓住“严谨、扎实、清晰、精彩”这四个关键词作了精到的总评。 

正如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获得一池的清水,教师首先要有“活水”,激活学生的“活水”,这样更替交换,池塘才会清澈透明,宁静怡人,我们的孩子才会心胸开阔,睿智灵气。让我们都去寻觅那一汪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吧!

                                                                              (撰稿:方燕、耿明霞    摄影:潘兴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