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口算得数。
9+3 9+8 9+5 9+6 9+7
提问:这几个口算你会算吗?指名回答。
选择两道要求学生按凑十法说说口算过程。提问:你是怎样算9+3的?9+6呢?
追问:为什么把加上的数分成1和几?
指出:9和1凑成10,所以加上的数要分成1和几,这就是凑十法。今天我们就利用凑十法来继续学习8、7加几。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说、全班齐说)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学生提问。
怎样列式?(板书)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可以怎样算出得数呢?用小棒摆一摆,看看谁能想出可以怎样算。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8+7”的小棒,并巡视、指导学生摆小棒和思考。
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指名到上面移动小棒,交流想法。让学生参与评价、补充,说说对相应小棒图的理解,依次明确8加几、7加几各是怎样凑十的?
提问:刚才两种摆法都用了凑十法,和同桌说一说8加7分别可以怎样算。
(3)你能根据刚才交流的结果,在书上看每次摆出的小棒,填出下面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交流填法,分别说计算过程。
追问:第一种算法是把几凑成10的?为什么把7分成2和5?第二种算法是怎样凑十的?
(4)小结:在计算8加7时也用凑十法,可以把8凑成10,这时就要把7分成2和5,先算8加2得10,再算10加5得15;也可以把7凑成10,这时就要把8分成5和3,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5得15。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算式:7+9=
提问:这个算式你准备怎样算?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凑十过程。
让学生说说用凑十法怎样算7+9.
启发:和7+9有联系的是哪道加法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7=16→7+9=16
引导学生说一说:因为9加7等于16,所以7加9等于16。
让学生在算式上填写得数。
指出:计算时,如果有联系的一道加法算式已经学过并且会算,就可以根据原来算式的得数来算出新算式。
三、组织练习,熟练算法
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目,说说从图上可以怎样知道得数是十几。
要求先圈出10个,再算出得数。
交流订正,看看怎样圈的,说说怎样想算法的。
提问:看图说一说,算8加3是把8和几凑成10的?算7加6呢?
指出:算8加3,要把8和2凑成10,再加剩下的1得11;算7加6,要把7和3凑成10,再加剩下的3得13。
2.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
能用凑十法算出得数吗?自己想一想、填一填、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填写的过程和得数,选择一、三两小题说说口算过程。
追问:前两小题为什么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第三小题却分成3和几?
小结:你能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几用凑十法要怎样算吗?7加几呢?(用凑十法算8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算7加几,要把一个数分成3和几,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3.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
提问:第一组7加几,用凑十法要先算什么?第二组8加几呢?
算8+9还可以想哪个算式来算?7+8呢?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
先把两组里两道算式比一比,再算一算,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
提问:两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指出:每组两题是有联系的算式。口算时,可以根据有联系的算式,用已经会算的算式得数得出新算式的得数。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5.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
拿出2-10的数字卡片,先算7加几:同桌合作,一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说出7+这个数的得数,另一人看他算得对不对。
按上述形式算8+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