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蒋军艳老师论文《心灵深处的对话》获“蓝天杯”三等奖(2017.6)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军艳

心灵深处的对话

——让真情日记焕发生命的熠彩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蒋军艳

【摘 要】日记,情动而辞发,只有如清水般真情地流淌,这样的真情日记才能激情飞扬呀,因此,我把日记与周记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一周时间内,自己最有感触的一两天,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让学生的日记成为真正的真情日记。

【关键词】真情日记  回归生活  放飞思辨

【正文】

日记,情动而辞发,只有如清水般真情地流淌,这样的真情日记才能激情飞扬呀,因此,我把日记与周记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一周时间内,自己最有感触的一两天,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让学生的日记成为真正的真情日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正是从回归生活,放飞思辨这两方面着手的。

回归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真正的生活空间。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流不息。当他们的生活充实了,自由了。他在一种属于个人的空间里有了独特的生活经历,写出来的日记也就是截然不同了,就正像这位同学所写的:“今天,樱桃树周围挤满了人,不知道他们指着成熟的樱桃果在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不一会儿,徐校长也来了,大家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你一句,我一句,正向徐校长说着。徐校长明白大家的意思,不停地微笑着,说:“大家辛苦了,你们去忙吧,我叫几个人来采樱桃果。”说着,徐校长叫来几位高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他们拿着盘子的,端着凳子的,都兴冲冲地跑向樱桃树。有的同学在树下摘,够不着的,站在凳子上摘……梅老师看着大家摘得这么起劲,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便拿来照相机,把这起劲的一刻拍了下来。看着10多斤红红的樱桃果,大家笑得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二、让学生触摸自己的生活细胞。

当然,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不一定会表达出来,也许会忘记。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每次日记之前,我所常用的一句话是:“停下笔来,先想你今天是否活过?你是否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呢?”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的确确到过了一天,真真切切地能感受这一天的经历。然后让他们的生活跃然纸上,能够看得见,忆得清。日积月累,他们沉淀的不止是写作素材,而且是丰富的生活细胞。如果,生活成了一种文学,孩子们该是何等高兴。他们会不爱自己的生活吗?

三、引学生感叹自己的生活内容。

如果每周都有一两次能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不加以咀嚼也不加以辨别,那么日记所记载的生活也会变得贫乏,所以,关键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悟与反思。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对于地上的那滩污渍,同学们有的侧过脸去,捂着嘴巴,一脸恶心的表情;有的同学对此漠不关心,照样做自己的事,还有的同学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同学喧哗起哄,但是没有一个同学递一张纸巾,更没有一个同学去扶他一把,教室里没有一丝关爱,一片漠然、冷淡。第二天,我把这则日记在全班读了一遍。没有加以批评,只在黑板上写了“寻找”两个大字。要他们在日记中谈感受。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无法相信我们那时的无动于衷,我也无法原谅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我居然没有站起来,我们的善良去哪儿了?”当学生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且能通过自己的心肠抒发出来,我们不光抓住了与他们沟通的机会,更把握了一种及时的信息。与其说信息,不如说是一种资源,对这种资源加以适时的处理,共享。这就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放飞思辨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辩解行为。因为没有关怀的空间,学生心灵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思辨,而这种关怀不是复杂化的嘘寒问暖,只要一种解放,即用老师真实的思想解放去默认、接受、欣赏学生的言论。

因此,对于记日记,我的主张是:

一、越是荒诞不经越是让它存在。

每个人心中总有时会涌起一阵幻想,甚至会被自己的幻想所陶醉。可是,往往我们会默许自己的幻想,却对别人的幻想嗤之以鼻。学生心中的奇思怪想更可谓是包罗万象,在日记中有的学生表达出来。我有时也会专门给一些题目让他们去幻想,如《假如我只有蚂蚁那么小》这样的命题下:“如果我只有蚂蚁那么大,洗澡时,我只要用一滴水就能洗干净 。如果有这一批人,那就大大的节约了用水,解决了我国缺水的问题……。”这样看似荒诞不经,但耐人寻味的文章诞生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自由伸展,写的东西趣味横生。印证了“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这句话。我想,它不仅对逐渐成长的儿童有用,对诲人不倦的人师也同样适用。

二、即使错了,也给他自己辩解的机会。

班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阵风,人人都有一个绰号,在我的潜意识里当然不希望这种现象蔓延,我想遏制这股势头,在班上宣布要查一查取别名喊绰号的同学。让他们在日记中先谈谈对绰号的看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的看法各不相同:“我认为取绰号是一种智慧与观察的结晶。它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寻找与其相吻合的名字,包括自己记忆中的人或物的形象,要取绰号对象的言行等特征。老师,您能说这不是智慧的产物吗?

“老师,其实绰号可以增进友谊。要不你看,有的同学习惯了我给他的称呼,我不叫他绰号,喊他名字半天听不到回音。”多么独到的见解!要是没有一个辩解的机会,恐怕这些灵光连闪耀一下的可能都没有。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没让他们辩解,难道在日记这个心灵的空间里,不该给他们多一些机会吗?即使是错了,更应该给他们这个权利。

三、大问题,也让他们评点一二。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两会,“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成功,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中国反对韩国部署萨德……这些时事政治也成为孩子们笔下的素材。

当一个人的思辨敏锐、生活丰富起来。而且具有想象,议论,抒情的能力。作为一个小学生,他的语文能力不正是在这种生活的回归,思辨的放飞所带来的么?因此,我极力主张在撰写真情日记的时候,应该去关注生活,回归到生活上来:去激活思辨,让它得到放飞。因为教学的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如此放飞,再下去就是放心;这般回归,不久也成了回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