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马慜晖,2018年1月)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马慜晖

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

记录人

马慜晖

学习时间

2018.1

标题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

  主要

 

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比较长的对话,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会觉得比较难掌握,学习兴趣不高;死记硬背对话也只能“事倍功半”,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若教师教学对话时只停留在语言点的层面,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  改编对话,使“长”对话变“短”:
    有些篇幅比较长的对话,把对话中出现的重点语言点有机的组合起来,去掉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的语言点,形成一篇新的对话。甚至还能表演这个对话。而且经过这样的处理,重、难点更突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更“有的放矢”了。

二、  交换对话同伴:
有些低年级的对话很短小,但如果处理不当,孩子容易“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让孩子们交换几次对话的同伴,他们就很快理解语言的交际性,不在是在背诵对话了
 三、  图片提示,复述对话

    有些对话不是太长,句型也比较单一,但是由于句子比较多,低年级的孩子还不是太容易记住。老师可以用一些很简单的与对话信息有关的图片给孩子提示,在这些图片的帮助下,孩子很快就能说出对话。

图片一定不能复杂,最好每张图片只包含一个信息,要不就会因为提供的信息太多,使学生感到杂乱。

四、“逐渐消失的对话”
   “The Missing Dialogue”对于一些包含的句型比较多,故事性比较强,而且篇幅又不是太长的对话比较适用。

五、  梳理内容,绘画图表
有些对话虽然很长,但是始终围绕中心人物或事件展开。 有了图表的提示,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圣诞节的活动。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填上春节、感恩节等其它节日的内容,以完成此课的学习目标。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根据不同的对话内容需要,创造出不同的“Mind-map”帮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信息梳理清楚。
六、  图文配对
    对于情节或故事性很强的对话,我们可以采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帮组学生了解对话大意。老师可以先给出对话的配图,然后再把对话按段落分开、打乱,让学生把相应的文字配到图上。这种方法可以在小组里进行,由于可以互相讨论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提升。

心得

体会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只有在科学的“学法”指引下才能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