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小学英语诵读训练中要注意的问题(杨鹂,2017.12)
发布时间:2017-12-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鹂

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

记录人

杨鹂

学习时间

2017.12.15

标题

英语诵读训练中要注意的问题

主要

 

内容

第一,就小学英语朗读的内容来说,可分为字母、单词、句子、对话、课文及少量的语法知识。在字母教学方面,可以强化单音练习。在单词教学方面,要求读准单词,掌握重音,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学习英语,首先要做到发音正确。如果语音上出现了问题,本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那英语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读单词时,教师应把单词的逐个音标分解,读给学生听,指导学生练。然后再要求学生把整个单词跟老师或录音读。学生不断练习,从而形成正确的发音。在句子教学方面,可以由单词到词组,再拓展成句子,循序渐进,便于学生轻松快捷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对话和课文教学方面,可以在边诵读时边出现实物或图片,或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表演出相关的动作,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而有趣,且易于掌握,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掌握了这一单元的对话和课文。 

第二,就诵读的对象来说,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诵读要求。三年级要求掌握音准和升降调。四年级要求掌握重读和弱读。五年级要求掌握爆破感、节奏感和速读。六年级要求掌握长句的句式的语速和停顿。 

第三,就诵读的过程来说,诵读是眼、口、耳、脑整体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先是由眼感知书面语言,然后反映到大脑,促使大脑对书面语言进行思考和再造性想象,伴随产生情感体验,再经过口将书面语言和情感体验转化为有声语言,这时耳也加入进来监听,负责感知有声语言的声音符号和听觉形象,最后再由大脑辨别诵读正确与否,并由听觉形象得到情感体验。在诵读过程中,四种器官整体作战,缺一不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感性认识尤为可贵。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我建议诵读英语时应遵循“听—读—诵”的顺序。听对于要进行诵读的小学生而言,一能训练听力,二能示范和正音。因此学生听到的英语除标准外,还应富有感情色彩,以便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我推荐听与教材配套的磁带,学生可以边听边跟读。听懂了,听熟了,即可开始跟着大声朗读。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的英语语音、语调,重读和弱读、连读以及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从而减少文字对学生形成自然、连贯的发音习惯的负面影响。听、读进行完后便可以开始背诵了。这时的诵应尽可能遵循听来的框架进行模仿。从开始朗读到能够背诵,中间有一个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缺少。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到连贯的语句中的语音是如何变化的,从而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活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持续性差,兴趣易变、不稳定,如果不能以良好的趣味性去吸引学生,学生会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枯燥,在绕口的朗读面前失去信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积极运用情景、游戏、绕口令、奖励、讲故事、多媒体等手段。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在丰富多彩的训练中增强对英语朗读的兴趣和信心。 

 

心得

体会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这一教学方法,使孩子们接触到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语言材料,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完善这种朗读训练的组织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提高学生口语的能力,达到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