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马小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09-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维

 马小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侧记

9月19日,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分别由陈松兰和刘洁两位老师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和《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

陈老师执教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教学。由徐悲鸿所画的马开篇,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徐悲鸿,了解徐悲鸿的生平、经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接下来她又抓住课题中的“励志”,先拿它与“立志”二字作比较,理解它们的意义,使学生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理清课文脉络的任务进入了课文的学习。整节课板块非常清晰。陈老师通过三组词串,在连词成句,说话训练的同时,就悄悄地完成了对课文的分段,可谓是水到渠成。这节课的亮点也是十分突出的。陈老师非常注重方法的教学。本节课重点指导了概括段落大意的几种常用的方法,整节课的教学非常扎实有效。

刘老师执教的《天安门广场》课文篇幅较长,词汇比较丰富。面对这一难点,刘老师也选用了词串法来进行教学。如果说陈老师的词串出示是帮助学生理清段落的主要内容,那么刘老师的词串更多的是解决本课大量的生词。方法相同,目的不同,但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词串的带领下,孩子们由词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篇,指读、齐读,读词语、读小节、读片段,扎扎实实,层层推进,整节课上书声朗朗。刘老师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更是画龙点睛,有效地突破了概括段落大意这一难点。

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围绕两堂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沈斐老师也站在高段的视角上提出了自己对两堂课的一些看法,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环节的设计和处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同商榷。其间一点点小的改动也足以看出精心之处,让大家受益匪浅。

 

                 

mmexport1505830723295.jpg

 

mmexport1505830758043.jpg

                                     (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李维    摄影:葛莹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