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网络文化传播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维

从20世纪末到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与传播的势头强劲而又迅猛,信息革命席卷世界各地,深刻影响了当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当代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对网络文化和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充分挖掘网络文化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改变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传播的现状

网络文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虚拟文化,它的存在严重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手机等终端媒体的开发和推广。在网络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体现出了自由性、快捷性、互动性等特点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连孩子也未能幸免。而网络文化传播的现状也令人喜忧参半。

(一)加速多样文化整合

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积极意义。传统文化产生于不同时间、地域、民族,由于交通、媒体等多种限制,一般只能在其产生的环境中传播,即使是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地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种类和形式。因缺少外部动力,文化的更新、交流会产生惰性,文化的衰落也会成为必然。而网络的出现,为全世界不同内容、形态的文化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不同文化整合的大舞台。

(二) 促进世界物质文化共享

互联网由于其高度的互联性和快捷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如今,我们可以足不出户游览世界一流图书馆、展览馆、歌剧院;利用网络可以欣赏全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节目;利用网络可以购买到世界上各种心仪的物品。

(三) 极大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网络的发展正以无法估量的速度飞速向前。4G网络已经普及,而5G时代已经在不远的将来向我们招手。我们只要有一台手机,就可以处理所有的事情。我们不仅可以在手机上打电话、发信息、读书、看报,还可以购物、缴费,甚至在不远的将来还可以遥控家电,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不可估量的。

(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增强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最先影响的对象是青少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不同年龄段的人要完成不同的社会化任务。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不断融入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但网络信息的泛滥以及青少年的盲目接受,阻碍了原有的社会化进程。另外,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内容,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例如在山东破了一个案子,十几岁的少年砍砍杀杀,破案时那些青少年说是在网络上学习的网络游戏,结果生活中也是这样,没有一点同情心。

(五) 虚拟网络影响现实交往

网络的发展密切了人们的联系,改变了过去只能面对面交流的基本方式,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日益先进更是加速改变了这一现状,使人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结交到更多的朋友。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喜欢交往的需求,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感觉。青年的理想化追求使他们只热衷于和网络世界上的人交流感情,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精华,是中华儿女的荣耀与骄傲。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都起到了很大影响。自五四运动后,因一些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也一再受到批判和打压。近几年虽然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在少儿群体中仍面临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今小学生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体味

当代的小学生处在一个西方文化盛行,民族文化亟待复兴的环境中。他们对米老鼠、白雪公主、奥特曼等外来文化的了解多于传统文化。加上现在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往往使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班集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缺乏毅力等。传统文化中的孝悌、谦让等优秀品质缺失,对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缺少了解和感知。

   (二)网络文化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接受产生冲击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最近,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来,在这款游戏版本升级前,几千年来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荆轲、诸葛亮、李白……成为了这款游戏中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职位与身份,变得面目全非。“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小龙言之凿凿。小龙对于荆轲的了解,就是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设定使缺少历史知识的少年儿童很容易产生迷惑。版本升级以后,游戏中虽然加入了“查看历史上的TA”这样的介绍,但是之前的许多人物形象已经烙在了不少孩子的心里,纠偏的效果微乎其微。

其实像这样歪曲历史的游戏不在少数,比如游戏《秦殇》《春秋Q传》《悠游三国》……大都有篡改历史内容的设计存在。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很弱,很容易被误导。这就势必会对小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产生冲击,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课课时和质量难以保证,教育形式有待创新

虽然不少地区和学校已经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并将传统文化课教学列入地方课程教学中,但传统文化课质量仍难以保证,并且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从课时数量来说,如某省将传统文化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合在一起,同属于“地方课程”。对于该省的一名小学生来说,大约两周才能上一节传统文化课,而担任传统文化课授课工作的老师一般都兼任语文教学,时常会发生由于复习考试占用传统文化课的现象致使课时时间难以保证。此外,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考核标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仅限于课堂教学中,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教育的形式有待创新。

三、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传统文化仍然能够传承延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文化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传统文化教育也受到了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变得缺乏活力,这种现象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十分担忧。其实不然!网络文化的传播肯定会给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网络也给传统文化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

(一)网络时代给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展开的,与外界文化信息交流很少,而一个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在教育模式上,以往的传统文化教育限于各方面条件有限,教育只能在课堂中展开,网络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日第2版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在互联网时代,今天的少先队员应该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答案是,一定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有趣起来、时尚起来。” 
  “浙江省近日开展了“少先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少先队员喜欢的了解传统传统文化的方式是社会实践活动,有四成多的少先队员选择了这一方式;其次是以古代神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剪纸、木偶戏依次在后。而各个学校开展的较多书法练习和经典诵读相对喜欢的比率却较低,分别仅有21.9%和14.9%。这一结果说明,生动活泼的、符合孩子好玩天性的活动更受少先队员欢迎。” 
  “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更加时尚。传统文化除了线下教育之外,还可以以线上的形式开展。线上教育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短信、手机APP客户端、PC端等多种途径,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调查显示,85%的少先队员表示自己会在第一时间把参与传统文化体验的照片、视频、文字上传到网上与其他人分享,70%的少先队员在意别人对他们上传内容的关注程度。这表明,通过互动式体验,加上网络的宣传,更容易让少先队员们接受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网络时代给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是网络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信息数以亿计,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信息量,传统文化淹没在信息海洋中,得不到学生的关注,吸引不了孩子的眼球。因此提高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孩子们的关注,传统文化才能他们所了解,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扩大范围。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一方面对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很大的帮助,促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和了解,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那些潜在的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试论网络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J].电化教育研究、2004(04)

[2]张洪洋.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2009(01)

[3]李艳娜.试论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04)

[4]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5]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