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校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过程、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意志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57-02
意志品质对人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勤奋学习,学而不厌。古代“学弈”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墨子说得好:“志不疆者智不达”,即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他的知识和聪明才智都不会发展得很好。古人的教诲,启示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它是决定学习好坏的重要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的外延是最广的,属于终身教育的科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教学目的,树立意志的自觉品质
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的意志力发展的方向,目的不明确,意志行动是盲目的、软弱无力的;目的明确,意志行动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为实现目的充分发展意志力才是可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按照不同的课型、内容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注意有明确的指向,达到自觉调控学习活动、培养意志的目的。其次要安排学生一定程度的自学任务,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作适度的指导、点拨,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顽强的学习意志。教师在教学时,一开始就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任务,使学生能对症下药。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描写海棠花开得旺的句子是理解的重点。第一次读就要求读通读顺;第二次读就要边读边想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第三次读就要求能熟读成诵,并要在眼前展现海棠一树千花的盛景,仿佛随手可触摸到。让学生读书,并不是让他盲目地读,一定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依章可循,学生就能自觉调控学习活动,培养意志。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向学生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逐渐明确,强化意志的自觉品质。
二、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培养意志的坚持品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因为这样,作为教师应意识到,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个“爬坡”的过程,要使学生既感到有压力,又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针对语文教学,则要有意设置坡度,由浅入深,并逐步引向高深。如我在教《火烧云》一课时,设计了如下不同层次的读写训练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找出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2)小黑板出示的句子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3)根据所学的知识,写一个《拔河比赛》的片断,要求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的知识。三个层次目标,难度各异:第(1)题可利用课文中的词句,比较简单;第(2)题需在真正理解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区别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需要学生凭借平时的观察,自己组织语言,难度就更高一些。这样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志的坚持性也得到了锻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不能一味地强调学习的“爬坡”过程,而是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从通过艰苦的意志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绩中获得自我强化,有助于他们自觉地通过学习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巧设活动参与形式,强化意志的果断品质
课堂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主渠道,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都需要学生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果断、自制和坚持的精神力量,活动越是有一定的难度,越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好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发挥其强化意志果断品质的功效。对于小学生,还应从具体的活动出发,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设置一些课堂小竞赛,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四个人之间的竞赛,或者是班级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赛。学生在活动中,经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又及时地作出判断、选择,在实现活动目的中,经过不断体验和领会,来强化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如提问可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抢答、必答、选答的形式。抢答、必答使学生势必要在短时间内相应地作出判断;选答,即风险题,选择什么样的题,都需要学生具备果断的品质。久而久之,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就会得到培养和强化。意志品质的磨练,关键在于活动,没有活动就不可能锻炼意志品质。
四、优化课堂传统方法,激发意志的自制品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无非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很少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而在现今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角色扮演法”来激发学生的自制力。“角色扮演法”——通过一个已经构思好的简单情节框架,让学生分别饰演剧中人,使表演者提高内心自省力,从而达到自制力的训练、培养。如在教学《小猫钓鱼》时,让一生扮小猫,一生扮老猫,等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小猫钓不到鱼呢?”这其实就涉及了意志品质的自制力问题:小猫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刚开始时钓不到鱼。这种对角色的揣摩、润色和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有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制品质,可以在语文课上由老师或学生叙述一段话,要求听者说出主要意思;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单数行学生背课文,双数行学生做题,然后总结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务必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制力就能得到培养。这样学生能够独立依靠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依靠外界的控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上,这实际上就是自我调控。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不可能风调雨顺,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从小培养和锻炼他们勇敢、顽强、果断、刚毅的意志品质。语文课最形象、可感,它以文字为载体,赋予课文以丰富的思想内容。教材中的不少文章,都涉及到意志品质。即使不涉及,教师也可人为地创设意志品质的培养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都来认真研究探索,并积极实施,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