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旻

近来,各地发生多起学生跳楼事件。10月24日,南昌一初三男生疑因学习压力大坠楼身亡,随后成都一10岁小学生男孩留下遗言“老师我做不到”后跳楼。11月4日,媒体又曝出北京一初二学生因罚站跳楼自杀。这一连串学生自杀事件在令人痛心之余,也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关于教育的讨论热潮。

就此次北京初二学生跳楼一事,网友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部分网友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学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另一部分则认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够人性化,缺少对学生的尊重,才是导致惨剧发生的原因。应该说,在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被老师惩罚过,不少网友就列举出自己的经历,称现在的孩子不能经历一点挫折,心理素质差到不忍直视。对于这种观点,反对者认为,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被关注过度,成长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因此不能拿来对比。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该不该用惩罚的教育手段?据了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在微博上表示,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采取鼓励的方式。但单凭鼓励完不成教育,教育不可以没有惩戒手段。那么,什么样的惩罚手段才是更科学和人性化的?对此,有教育专家指出,教育和保护应该同步进行,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代表学生权利的代表应当参与到“教育规则”的制定中来。

一桩桩校园悲剧以血的教训警醒世人: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教育不可缺失、不容缺失的一环。有评论指出,生命的代价何其沉重!事件中孩子们实在是太小了,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他们正在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体系。或许孩子心理脆弱,或许自尊心太强,或许老师的话在孩子心中就是“圣旨”一般的存在,但这些都不应成为孩子主动或被动选择自杀的理由。

这就给我们的学校、老师以及家长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在现行教育制度与理念的变革很难一步到位的情况下,但作为家庭,家长应积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问题。在爱的基础和前提下了解你的学生和孩子,了解他/她的性格、个性、心理变化,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难题了要知道向谁求助,在学会与家长、老师、朋友分享快乐的同时也倾诉烦恼。在持续的交流中不断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主见,才有可能让孩子破解诸多生活谜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