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市教科院潘小福院长莅临采小作课程培训
发布时间:2018-0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静

2月24日下午,马小教育集团诚邀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院长来校作课程建设专题培训。马杭中心小学、采菱小学、城东小学全体教师及庙桥、潘家小学教师代表齐聚采菱小学报告厅,认真聆听潘院长的主题讲座《成为一个有课程意识的老师》。

潘院长立足“课程”,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课程?怎样做课程?谁来做课程?

什么是课程?潘院长从课程的发展轨迹谈起,追根溯源,梳理课程与课程论的差别;剖析课程的本质;解读课程近代化与现代化的区别,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与会老师们厘清了课程论的一般性问题和意义,明确了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课程是理解,课程意味着儿童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的所有生活活动。

怎样做课程呢?潘院长指出学校首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在一个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于有好的课程设计、好的管理机制、好的教师队伍、好的专家团队,更需要每一位教师扎根课程开发与实施,真正把课程“做”起来。潘院长幽默生动的语言、翔实鲜活的案例、深刻独到的理解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来做课程?主体是教师!潘院长强调要让课程建设化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学校课程建设要充分争取家长、社区、社会资源、专家的智力支援。他还针对与会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而具特色的课程建设意见。通过潘院长的讲座,全体老师明白了学校课程是师生在实践中“生长”出来的,学生也是课程建设的主人。丰富课程形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童年的快乐!

潘院长高屋建瓴的思考与脚踏实地的思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领。这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科研的沐浴,一次探航的启程!马小教育集团将用课程实践理论来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全面创新学校的课程管理体系,形成基于马小教育集团办学目标的“指南针”双课程体系,并通过“指南针”双课程体系的落实,真正做到承阳湖精神、扬南田文化,育灵动学生、做幸福教师,办有精神、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撰稿:杨静,摄影:王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