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马小数学高年级组4月份课题组活动(2018.4)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莲娣

备课组第六周教研活动具体安排

发布时间:2018-03-30   点击:172   来源:原创   作者:金玉

马小教育集团备课组第六周教研活动具体安排 

备课组

主讲人

内容

地点

时间

组长

一语

王红梅

集体备课

2班

下周二3:30_5:00

蒋素芬

二语

胡小洁、张亚娟

观看许嫣娜教学视频《识字8》 

二2班

 

周2下午3:50——5点

张亚娟

三语

汪潮

集体备课《荷花》第二课时

三办

2下午3:00-4:30

汪潮

四语

管亚娟

孙静芳

集体备课

 

四办

下周一下午3:00~4:30

张春燕

五语

蒋军艳

金玉

集体备课《音乐之都维也纳》

五办

五周2上午

第三节课开始

邵晓玲

六语

沈斐

 

《山谷中的谜底》,执教者:耿明霞

六(5)班

下周二下午第一、二节课

潘兴芳

低数

白舜华  吴鸣凤  邹寒琴

集体备课 

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开始

邹寒琴

中数

徐小停

集体备课

四办

周一下午1:00

徐小婷

高数

徐峥

徐艳

徐峥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徐艳 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费亚新 式与方程

五1 

六5 

六2

周三下午

徐峥

中英

马慜晖

说课   

马小英语办

周一下午三点

曹芳

高英

邹秀娣,李莉

观看省评优课名师录像《Project1 My school life》

英语办公室

下午第一二节课

郑丽虹

术科

全体术科老师

自主分散进行上课

马小采小

第六周

徐伟杰

                                                                       

课程中心

2018330


马小高年级数学组开展四月份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2018-04-04   点击:89   来源:原创   作者:徐艳

    4月21日下午,马小集团高年级备课组全体成员集聚马杭小学,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三位高年级教师分别执教了三节课。

    第一节课费亚新老师为大家执教了《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通过板块化的教学把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清晰完整地再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第二节课是徐峥老师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开始先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再通过学生动手涂一涂、分一分,说一说,图形结合真正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整节课气氛活而不乱,教学节奏简单明快,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第三节课是徐艳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总复习》,整堂课不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简单回忆、掌握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并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这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课后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课后反思,每位备课组成员也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三位老师也将重新修正和完善教案,再与大家交流分享。

                                                         撰稿:徐艳  徐峥    摄影:张莲娣

    真分数和假分数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徐峥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准备  

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你能说出一些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 教学新课  

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教学例5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 里有几个1/4?  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1/4,表示51/4要用两个圆。5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2) 教学例6

学生涂色。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 比较例5、例6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 认识概念  真分数、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2. 练习  (1) 做"练一练"  

2)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1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结果。

提问: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1. 练习九第2

    指名读一读,学生把真分数圈起来。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3、练习九第3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结果。

    4、练习九第4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徐艳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9~9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能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测量长度,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2.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建构知识网络,体会转化的思想及其价值,培养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平面图形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了它们的特征。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对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知识?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周长计算的依据,加深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

二、回顾整理

1.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引导:请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再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指名学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和面积。

提问: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种不同的量。周长是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是指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2.复习长度、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1)提问:计量周长和面积的单位相同吗?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各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在小组里讨论。

集体交流,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2)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独立操作,并填空。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有什么关系。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说说不同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吗?

3.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

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提问: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结合每个图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吗?

4.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1)回顾交流。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

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呢?

结合交流,课件演示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追问:这里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最基本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依次推导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2)整理沟通。

引导:你们能根据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6种图形摆一摆,在白纸上贴一贴,连一连,表示出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吗?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通过整理,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各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请大家在课本上进一步观察这种联系,并填写相应的计算公式。

集体交流填写的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3)反思交流。

提问:通过整理,你有什么想法或体会吗?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基础。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第5题的图形。

引导: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分别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通过这里的计算,你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有什么经验或体会?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出面积相等的不同图形。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检验结果。

  1. 引导:比较你画的面积相等的4个图形,周长都相等吗?与同桌说一说。

    提问:你画出的图形周长都相等吗?通过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又一次看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课堂总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费亚新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1~82“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方法,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提高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体会方程思想;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练习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发展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今天主要复习其中的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并且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提高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回顾举例。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①表示计算公式,如C=2a+b)。

②表示运算律,如a+b=b+a.

③表示数量关系,如s=vt

提问:用字母可以表示这么多的内容,那么在用字母表示数的乘法式子里,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第(3)题是怎样根据a=3求周长4a和面积各是多少的?

提问:列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字母表示数列出相应的式子。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只要把字母的值直接代入式子计算结果。

2.复习方程与等式。

1)复习方程的概念。

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3x=15            x-2           x-x=

18÷3=6        16+4x=40       a+4b

提问:根据刚才的判断,你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吗?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请你说一说,并从上面式子中找出例子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集合体。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含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复习等式的性质及解方程。

①等式的性质。

提问:等式的性质有哪些?等式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提问: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下面的方程?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x-3=15     0.5x=1     x÷=2

根据学生说明板书解方程。

指出:根据方程里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应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②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观察第2题。

提问:你会解这些方程吗?请你独立解方程。

学生解方程,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

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选择一题板演检验过程。

提问: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请你选择一题说说它们的区别。

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谈话:学习方程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步:弄清题意,用x表示未知数。

第二步:找出等量关系。

第三步: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第四步:检验,写答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①果园有桃树和柳树共1000棵。

②红花比黄花少25朵。

③学校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④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等量关系,明确要根据条件表示的意思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板书等量关系和方程,并解方程。

说明:这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鞋的码数与厘米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把书上的表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追问:求b的码数和求a的厘米数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