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马小举办互联网+背景下的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万可宜

虽然翻转课堂、在线教育、iPad教学等早已不是新鲜词汇,相关研究也已汗牛充栋,但国内一线教师真正进行数字化教学的还非常少。究竟数字技术在课堂能有多大效用?传统课堂与新技术怎样融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甄选?学生评价如何实施…围绕这个主题,学校相关领导,全国电教课题组全体成员,马小青年骨干教师于12月28日下午齐聚南田楼四楼录播室,就——“互联网+”时代穿戴技术与教育软件对师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主题沙龙。

首先,年轻教师万可宜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她的探索路程。第一阶段:基于教育类APP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互联平台——基于数据的教学流程再造。第三阶段:cctalk一营造个人化创新发展空间。万老师主要讲解了她对各类APP分类。第一是练习类的APP,这也是最常用的。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综合各类练习形式APP应用,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同时它可以借助网络互联,将所有学生的练习结果直接反馈给老师,反馈和评价也更加便捷。第二类是探究类的APP应用。探究类APP主要是指用于数学学习的专题性软件,它不是教的工具,而是学的工具。如,小学数学动画。 第三类是工具类APP应用。如几何画板,它是几何教学的利器。

接着,沈小伟老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课题的现状以及学校的设备状况。向大家介绍了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并让在场的老师们实地体验,用AR眼镜观看莫高窟。同时,沈老师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中,向大家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授课模式,为备课授课打开了新的思路。

最后,袁校长对在座的所有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希望所有青年教师都能将录播室和可穿戴设备利用起来,力争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利用技术平台上一节信息化课堂。同时,希望学校能都开办信息技术的活动,真正将推广信息化落实到实处。(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万可宜 摄影:王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