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的研究(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5-01-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飞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的研究
申 请 人 蒋 惠 芬 王 飞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 2015.01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蒋惠芬
王飞
|
女
女
|
45
27
|
小中高
小学一级
|
美术
美术
|
马杭中心小学
马杭中心小学
|
教研组长
教师
|
|
课 题 组 其 他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
||
骆英
|
小学一级
|
教研组长
|
音乐
|
负责材料分析,撰写报告。
|
|||
袁晓红
|
小中高
|
副校长
|
美术
|
负责实验研究
|
|||
马璟
|
小学一级
|
教师
|
美术
|
负责实验研究
|
|||
王静
|
小学一级
|
教师
|
音乐
|
负责实验研究
|
|||
朱敏
|
小学高级
|
教师
|
美术
|
负责实验研究
|
|||
龚仿皓
|
小学高级
|
教师
|
音乐
|
负责实验研究
|
|||
陈 雯
|
小学一级
|
教师
|
音乐
|
负责实验研究
|
|||
李小冉
|
未定级
|
教师
|
音乐
|
负责实验研究
|
|||
|
|
|
|
|
|||
|
|
|
|
|
|||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
|||||||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
|||||||
近年来中国人文精神的失落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重建人文精神成为现代教育的历史使命。艺术学科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但在各种应试的轨道上偏离了人文的内核,连我们小学都不能幸免。因此,重新认识小学艺术教育的人文本性、发挥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2011年版的小学艺术课程标准的性质一栏中首次特别确定了艺术课的人文性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使得艺术课程从技能学习的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层面,使得艺术课程不再走偏步斜。虽然艺术学科无可置疑地具有人文价值,但这种价值是潜在的,是以“隐喻”的方式存在着的,并不会自发地显现,它依赖于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当前表面繁荣的艺术教育背后,隐含的是技术至上、功利主义的暗潮,艺术教育正在日渐偏离人文的内核。马小是身处南田故里的百年老校,因此,可以无需提出任何疑问地将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其培养人的良好修养、塑造人的健康个性的人文教育作用。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成就,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艺术与人类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相一致。艺术是所有美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需要。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体现在其对人影响的全面性上。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艺术课程具有如下性质和价值: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可以说,艺术和人构成了同体共生、唇齿相依的本体论关系,这些可谓理所当然的常识和常理,在今天却有重提和强调的必要。艺术的人文价值与意义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艺术或审美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哲学的问题,是一个事关个体人生境界和生存质量及人类生存及发展前景的本体论问题。
现在社会上哪类培训最火热,毫无疑问是艺术类。唱歌、弹琴,跳舞,绘画,书法等,只要开班就有学生。这跟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有关,人们更多的关注是艺术技巧,而忽略了艺术的人文性这一最大特点。从艺术学科来说,由于观念上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培养人才的地方,特别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强调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把艺术教育看成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艺术学科的人文性没有足够重视。我校一直倡导的“南田文化”、“南田精神”就是在探索、发掘南田现象的人文价值,发扬、继承南田现象的人文精神。而且,事实上,马小人的眼光还是长远的,学校开设了舞蹈,器乐,歌唱,书法,国画,趣味画等各项兴趣小组活动,甚至在各类比赛中都斩获大奖。在刚刚结束的2014常州市艺术节比赛中,我校获得多个项目比赛一等奖。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也深深认识到,仅仅比赛获奖,仅仅开展兴趣活动离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还远远不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及艺术教育在全体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更要有益于大部分学生,也要有益于整个社会。艺术教育在创造美、鉴赏美、情感、智能、文化、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因此,我们的艺术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搞搞兴趣小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的研究。马杭人杰地灵,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特别是在书画这一块更是有过辉煌的成就。因此我们更有信心做到继承传统,探索和研究艺术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汲取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
|||||||
1、概念界定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以及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无不蕴含着人的情感、意志、价值、道德等人文特征。
2、理论依据
艺术创作、艺术鉴赏、教育学生都离不开人文精神。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所不同的是,自然科学关心的是物,人文科学关心的是人。美术,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所创造的杰出的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通过艺术作品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同时通过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艺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使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探索艺术学科的人文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研究动态
通过调查实践和查找资料,关于艺术学科人文性的研究这方面,教育工作者还是做了很多,主要集中在高中,大学这一阶段,社会生活中也有较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相关活动。而在小学阶段,相关的实践研究却少之又少,这多与我们的浅薄认识有关。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济因素、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及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因此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我们认为,小学艺术教育要走出尴尬境地,首先我们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真正推行素质教育,营造一个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的环境,从课堂上做起,形成艺术教育各阶段和各环节的良性循环,让普通艺术教育不流于形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让我们小学艺术课堂更有意义。
|
(三)研究目标
|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即通过艺术学科教学让学生具备初步的人文知识,理解基本的人文思想,掌握基本的认识和实践的人文方法,遵循一定的人文精神,并依此为样本,进而拓宽至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生活情趣以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通过研究实践,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艺术课程的人文价值,并从优化艺术教育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以及开展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活动等方面,探索出一套充分发挥艺术课程人文价值的具体策略。并根据充分发挥小学艺术课程人文价值的要求,改进艺术学科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加强对艺术学科的教学研究,促进学生艺术学习的个性化发展。艺术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2、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有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艺术学习活动中不仅能较好地获得艺术知识,而且能够丰富人文知识,艺术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改变以前把艺术教育作为单纯技术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学会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中理解艺术作品,提高人文鉴赏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方法和媒材表达人文精神。
3、通过研究实践,深化艺术学科的教学改革。以发挥艺术学科人文价值为抓手,深化艺术学科教学改革,使本校艺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同时促使本校艺术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老师在艺术学科实施中的角色定位,让老师成为艺术学科实施的引领者,成为艺术学科资源的协调者,成为艺术学科开发的管理者。作为教育者本身,需要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与时俱进,学古人,学传统,学自然,更要学做人……这样,艺术教育工作者在艺术教学中才能更好地进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人文资源、展现文化内涵。营造轻松、自由的教育教学氛围,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文化体验的舞台等。这样可使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的研究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
|
(四) 研究内容
|
探求小学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整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尽可能完善艺术学科体系,提高艺术学科的可行性。细化为加强对艺术学科体系合理化的研究,加强对艺术学科实施可行性的研究。
1、对小学艺术课程的人文价值进行文献研究。通过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艺术课程人文价值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不仅让孩子们认识,懂得美术、音乐作品,而且要让孩子们感受其中的人文价值。
2、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研究。艺术课堂不仅要有艺术技巧的目标,还要有感受人文精神的目标,了解文化背景的目标。失去了人文立场的艺术教育最多只能培养出一个高超的匠人,而不是一个能够享受艺术、感悟真、善、美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明确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单纯改变技术训练的现状,必须选择富有人文内涵的真正的艺术品作为教学的内容。
3、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表达一定的人文性,思想性。要进一步转变艺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观,强调教师自身人文修养的提升以及“以爱育人”的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评价必须遵循全面发展原则和注重差异原则,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只是学习的结果。
4、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设计和开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活动。校本课程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同时进行。南田作品以及地方文化艺术的名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坚守人文立场的一个内容和支点,营造学生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而不是僵化地死搬教材。
5、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改进艺术课程教与学的评价,设计体现艺术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评价表。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会不会某个艺术技巧,还要看学生能不能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其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重视的不是艺术技能,而是艺术素养、艺术理念和艺术品位,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完美人格,即使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种实践研究旨在探寻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面向大众的具有人文价值的艺术教育。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
采用行动研究法,注重实践探索,研究在不同的课型教学中探索艺术学科人文价值的方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3、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使他们都能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发展,并建立在这基础进行自觉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研究。
|
(六)研究计划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学习理论、调查分析当前艺术教育现状。课题论证,调查、形成研究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整理我校以前教师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立项,搞好课题宣传。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理论学习,查阅相关文献等资料,提出研究计划和管理办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开展理论学习。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5年7月——2017年10月)
具体结合课堂教学研究基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化艺术教学的方法。
1、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分学科实施,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展示中期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成果,撰写工作报告,经验论文。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大量的研究活动,加大学科性实践活动研究,组织开展学科活动课。
2、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组织各学科展示研究成果,召开研讨会与形成宣传运用成果,促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与提高。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
搜集各个方面的研究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课题总结,接受结题鉴定。
|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
|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学生出发,坚守人文立场,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艺术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逐步有变革,能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本质充分地,全面地发展起来;
3、形成教学反思、叙事随笔、课堂教学案例集;
4、开发一批优秀教学课件、摄制优秀课堂教学录像;
5、汇编教学论文集,各学科学生作品集;
6、形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
|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
|
一、精选组员,提供人力保障。
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
二、加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关注他人、关注人类社会、关注自然环境,注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以身作则,以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
三、规范制度,保证课题实施。
1、建立课题组实验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
2、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
3、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及时整理好。
4、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
|
三、评审意见
|
|
所在单位意见
|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盖章:
|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