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抽象中的人文艺术美——书法
发布时间:2015-04-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飞

 

一、书法是抽象艺术吗?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宏大精深。自殷商始,历秦汉辉煌、魏晋风韵、鼎盛隋唐、宋元神意、明清繁华,时至今日,仍光彩夺目、昌盛不衰,并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然而,当我们面对一幅佳作,为其倾倒,倘若旁人问曰:“美在何处”时,恐怕很多人都无法确切回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都不是文字符号简单、任意的堆砌,而是书法家根据自己感情的需要,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根据书之法度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即通过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结体的疏密、章法的虚实,来体现其丰富的情调和意趣。书法艺术在表现情调和意趣方面的这种特征可以称之为抽象,我想这也是我们无法及时回答“美在何处”的原因所在吧。
  书法艺术抽象性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我国书法艺术产生的土壤是汉字。汉字造型之初,始于取象自然之美,文字一出现就孕育着美,具有美的性质。后来,象形的意义逐渐减弱,符号的意义日益增强。
  2、书法所用的工具是毛笔,它不仅能够表现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等种种线条,而且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
3、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与欣赏者之间感情的交流,主要是靠一系列抽象的线条来实现的。线条,是书法家用来寄寓情感的基础和要素,而这种线条是建立在文字符号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形象性。因此也可以认为,书法艺术是形象化的抽象艺术。
二、抽象艺术的起源在哪里
当抽象画在中国迅速升温的时候,有人根据不少西方抽象画家在创作时有借鉴中国书法和山水画意境的现象,认为中国早在3000年前在青铜器上铭文时就有抽象艺术了。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美学理论就是注重意境,神似重于形似,妙在象与不象之间等等,这和西方的抽象绘画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抽象绘画的鼻祖康定斯基,他的理论只是将几千年前的中国抽象艺术换了一种时髦的说法。由此推论,在中国早就有了抽象艺术,而中国书法是中国抽象艺术最典型的象征。
客观的说,中国画对形式主义的认识,对绘画意境的理解和审美确实比西方要早得多。中国画讲究意境的理论在宋代就有画家专门阐述,其最经典的理论就是“似与不似之间”,那是明代画家王绂提出的,比西方最早提出相同理论的罗丹早了近500年。而西方现代绘画从塞尚开始,距今才不过100多年。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到表现主义,现代绘画的理论和实践和中国画中的写意是非常相似的,都是重视神似而轻对形似。即使是抽象画的起源,也确实是从“似与不似”中发展的,抽象画的鼻祖康定斯基很多早期的抽象水彩画,也都能看到这种似与不似的图式,他的抒情抽象基本上就是中国画大写意的西方翻版。直到后来他的几何抽象,才真正的摆脱了现实的影子,进入形式主义抽象。
由此可见,中国画的大写意绘画理念确实早于西方早期抽象绘画的理念,因此,中国绘画的意境和中国书法的形式受到西方早期抽象绘画的青睐也就理所当然的了。
遗憾的是,中国大写意的绘画理论到了“似与不似”之时,就停住了,这一停就是600年,而到了当代绘画,中国画大家齐白石和黄宾虹在继承“似与不似”理论的同时,他们两个人不约而同的认为绘画“不似”是“欺世盗名”,这一想法也影响了整整几代画家对抽象艺术的误解和敌对。
有一个现象比较有趣,齐白石和黄宾虹这两个在中国没有出过国门的土生土长的画家敢于直言西方现代抽象画是“欺世盗名”,虽然现在看来觉得很幼稚,但是在当时也的确是理直气壮的。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政治、思想界对这种“不似”的评价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同时代的徐悲鸿留过洋见过世面,尽管也不欣赏现代绘画,但却没有明目张胆的攻击过。而同时代留洋回来的林凤眠和吴大羽,就受到了现代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吴大羽(出示一年级下册16课吴大羽的画),深受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响,他回国后,又直接影响了后来成为国际知名抽象画家赵无极、朱德群。但是,尽管在吴大羽他们留学巴黎的时候,法国已经是现代艺术之都了,抽象绘画也是第一个高潮起来之时,他们却没有能够成为抽象艺术的传播者,在中国大陆传播,以至一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抽象画才在中国出现并蔓延。
尽管,中国画的大写意理论和西方早期抽象画实践相似,但是在抽象画的进一步发展后就逐渐拉开了距离,由康定斯基为首的抽象画家们,在短短的10年里,就完成了抽象绘画由“大写意”到“纯形式”的过渡。抽象艺术从现实的印象中彻底的摆脱出来,从形象中逃离,而真正进入到一个纯粹的视觉形式。
三、书法与抽象绘画的“不似”
书法与抽象绘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而且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语境,属于不同的审美文化,其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体现在创作所依傍的物质媒介的差异性。中国书法运用毛笔和墨水在宣纸、帛、绢展开创作。点线可以浓淡、枯润、轻重、徐疾、粗细、大小,极具变化,它有着一套自足完整的运笔方式,必须遵从一定的书写法则。而抽象性绘画所依赖的绘画工具可以是油画笔,也可以是其他可充分表达心性的工具,它不拘于固定的线的表现规律,可以是随机的、自由的,也可以是几何肃整的,可以由线成面成块,具有线在形廓上的充分开放性。而且,抽象绘画可以借用色彩。其次,中国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形态,必须以汉字为载体,在汉字图式的基础上展开,线条的运动是流动性、一次性的,且不可重复,不可制作。而抽象绘画则可以制作,且不一定依赖汉字。它遵从绘画语言的表现法则,注重平面的构成、空间的秩序、色彩的经营、点线面块的重量和体积。西方当前也出现了书法画,它更多地吸收了传统书法的表现样式和精神内核,而并非是书法的依样画葫芦。它有着自己独立的表现方式。再者,在精神取向上,中国书法受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从整体性、感性的思维出发,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创作境界,追求作品的气韵、风骨、意境等。而抽象绘画更注重主体的表现和发泄,追求个性、风格、语言形式等。它们各有一套自足的美学体系作为支撑。
在中国人的眼睛里,书法中的汉字只是一个有内容有主题的名称,有明确的意义,在中国人的眼睛里,书法里的字所代表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往往会影响对笔墨的抽象审美。而书法家也是更多的是从书法的象形中去揣摩书法的意境,没有从纯形式的角度来考虑书法的构图和布局,这一念之差,就把中国书法和抽象画从本质上区别出来。
有趣的是,在中国人眼睛并不抽象的中国书法,在外国人的眼睛里却只有抽象的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讲,中国书法的笔墨构成对中国人只是有具体内容的文字,是不抽象的,而对外国人来说,中国书法是抽象的。因为外国人不认识中国字,他们在看书法的时候,就不可能读懂字面的意思,而只能直接欣赏书法的形式。
四、书法与抽象绘画的“似”
1表现意蕴的相似性、互通性。抽象绘画虽然不以具象为表现的直接对象,但人类生命的表达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抽象绘画摆脱了具象的传统规定和预定现实,诉诸于心灵的创造。抽象绘画通过线条、面、形、色的形式来建构主体心灵的内在现实,从而使生命宇宙的规律、秩序得到揭示。这与中国的“道”有着相通之处。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精神的体现而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根植于中华民族本土。书法的发生学表明,书法是古人仰观俯察宇宙万物而创造的结果。它同样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文人士大夫遣情逸兴所依赖的手段。书法在日本被称为“书道”,这“道”是一种表现法则,是内在心灵和宇宙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哲学精神。中国书法常用气、精、神等来形容艺术存在,这一点与抽象绘画是相通的。(对比一年级下册第7课草书作品和第16课吴大羽作品)
2排斥具象。书法和抽象绘画,作为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对现实世界及内心世界的兴趣,有着自己独特的掌握方式。自然的形体在宣纸或画面空间中被提取为一种近乎哲学精神的“道”的律动。排斥具象成为了二者在交叉集合中的最大部分,展示了两种艺术在创作表现对象的共同归向。这也是它们的抽象品质所在。 
3注重点、线、形的语言组织。抽象艺术追求客观的、不变的、普遍的表达。抽象作为人类认知的方式,正是要拨开具象世界的杂多和表象的神秘面纱。在主体情感与外在现实的自然纠缠中,在主体对自然物理世界的时空敬畏中,把存在导向神秘的认知境地,并由人类主观剥离的点、线、面、块等形式表现认知直觉和理智情趣。(一年级下册画味觉、画嗅觉)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是通过一定的点线结构,即汉字的一种形来营造书法的书写空间,古代书论中的“永字八法”可作为点、线的生动解释。书法正是通过汉字笔划结构的这种特殊性载体来表达情感、审美趣味的。在书法中,点线形被赋予了特定的美学内涵、哲学宇宙精神,注重轻重、提按、转承等各种运动节奏和韵律。
4、注重语言符号的象征性、隐喻性。苏珊·朗格曾给艺术下过定义:艺术即情感的符号。符号是和象征性分不开抽象主义绘画通过点线面色形发挥意义功能而书法同样也是一种符号性、象征性的语言,不同的汉字在不同的书写过程中被组合或调换,去表达特定空间中的书法情境、主体情调。所谓书法中点线的比拟性,如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钩如游鱼送脚、纵横有象,无疑是符号与自然物类的某种对合关系,具有象征和隐喻功能,线条符号在此不指涉具象,而是在情感的统摄下,获得意象的象征价值。再者,书法中的笔墨线条本身蕴含着民族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表现方式,这些都与抽象性绘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五、永恒的抽象
抽象的字面理解有象,但此“象”已经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象形的象,而是无象形的“象”,就是无象。抽象就是无象。这个无象不是无图象,而是无形象,没有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我们的眼睛所习惯看到的景象,人和物。但是抽象和无象也有图象,当我们说这幅画什么也不象的时候,并不是说这幅画没有了图象,它象它自己。
现实中处处有抽象,大自然中的石纹和水纹是抽象的,墙痕是抽象的,光影是抽象的,每一个空间的局部是抽象的。在生命中的血色是抽象的,肌肉图案是抽象的,细胞是抽象的、原子是抽象的,中子、质子是抽象的。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生命时,我们发现它们的形态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抽象形态。抽象并不是人类的创造,抽象只是人类的一种图案区别,大自然中的抽象的存在要远远的早于人类和人类的艺术。在宇宙中,整个天体是抽象的;在人类诞生之前,世界是抽象的,假如有一天地球毁灭了,但是抽象永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