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
发布时间:2015-09-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静

 

      音乐中的人文性体现在兴趣中,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造精神的原动力。同样,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只有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才能诱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创设的和谐氛围中迫切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容,激发想象,从而进行音乐再创造。 
      例如:在教唱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时,我把整个黑板设计成美丽的山水之图,把歌谱和歌词抄在山水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我的主动性中,寻找兴趣,大胆的创造。 
       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电教媒体的加入,带来了生机,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的广润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例如:我在给学生分析《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便采用了CD、VCD辅助教学。一边让学生了解阿炳《华彦钧》坎坷遭遇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同时,一边让学生聆听乐曲的演奏,努力使 学生体会乐曲表现出的那种痛苦、忧伤、呻吟、愤恨的情绪,使学生被作者在乐曲内所表现出的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对光明的追求所打动,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作品的分析探讨中,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断提高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乐鉴赏力,为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例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我先利用音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音乐来展现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展现学生在眼前,给他们丰富的材料,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感知、理解音乐,又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为再次音乐创造提供条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