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盘子
发布时间:2015-1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惠芬
美丽的盘子
马杭中心小学 蒋惠芬
一.教材简析
本课与苏少版小学美术《青花盘》(第四册)形成完整的序列。并与《相同图样排排队》(第三册)、《适合纹样》(第八册),《小手帕》(第八册)共同构建出的小学美术生活类装饰图案教学的有效结构。
盘子始于陶盘,鲜有装饰纹样,为日用品用。往后才出现木、铜、瓷、铁、银、金、水晶、玻璃等其他材质的盘子,装饰图案亦愈发精美。盘子从起始的日用品变升为工艺品,使之更为珍贵,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针对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同时也为了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认知领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感受盘子装饰纹样的生活化、艺术美。
操作领域:巧用绘画方式及适合盘子形状的图案装饰、表现盘子。
情感领域:培养美好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形的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并通过对盘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
盘子的形状多以圆形常见,也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盘子的花纹装饰性强,有人物、动物、风景、器物和几何形等,好多盘子具有象征意义,表现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盘子既有装饰作用,可以用精心设计的盘子布置房间、美化环境,还有实用价值。因此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盘子的外形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巧妙恰当地装饰盘子,体味装饰,体现创新。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于设计、装饰的涉猎仅于第一册《新花布新花衣》一课偶有接触,然表现方法上稍显优势: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水粉、油画棒、彩泥等均小试过一把。因此教师可从关注盘子的装饰方法上创新,同时再让学生体会美丽的盘子具有的装饰性。与此同时,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培养一双会观察生活的眼睛,体味生活美的心灵才是学习的重心。这样学生的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四、教学过程
1.说说、试试
出示盘子:“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
“盘子平时我们用来做什么呢?”
幻灯:“看,平时妈妈把烧好的菜直接装在盘子里,晚上回家一家人就能吃上香甜可口的晚餐了。今天老师要用盘子来做一回特别的设计,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到底是什么?”(出示板书:美丽的盘子)
2.听听、想想
介绍下盘子的历史。。师:“盘子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明了用陶土烧制盘子,用它来盛放食物,不过这些盘子大多制作比较粗糙,很少有装饰花纹。随着时代的演变、发展,人们发现盘子的制作材料越来越多,比如用青铜制作的盘子、瓷土烧制的盘子、还有用漆制成的各种盘子,到了近代,还出现了玻璃、塑料以及一些其他材料制成的盘子。人们还发现在盘子上进行装饰会是盘子更加美观,于是他们有的画上美丽的花纹、有的还在盘子上进行雕刻。当他们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盘子以后,觉得太美了,都舍不得用了,所以有的给它做个架子,摆在桌上,有的装上了框子,挂在墙上,这样,这些美丽的盘子就从日用品慢慢地变成了装饰品。”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们用绘画的方式来装饰盘子。
3.看看、谈谈
欣赏有代表性的盘子
说起盘子,还得从几千年前讲起,(出示课件图片)请看这只就是六千年前中国古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人面鱼纹盘,那时制作的盘子粗犷、大气,盘子上画了什么?
这是中国唐代三彩花叶盘,根据盘子的圆形外形,把花纹不断地在周边重复排列,围成美丽的花边,中间也由圆心发散开去,简单又对称。
有哪些颜色?唐三彩有多种颜色,但以蓝、白、绿为主。唐三彩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后来,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瓷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明代的青花瓷盘,做工精细,盘上的花纹都是什么颜色?在国画颜料中叫花青色。
这是景德镇的大瓷盘,不仅可以欣赏,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呢!
这是中国古代漆器盘,花纹精美,色泽深沉,非常美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
再看:盘子变成了斗牛场,根据盘子的圆形外形让观看斗牛的围坐成圈,中间正好是斗牛场地,想得真妙啊!
其他形状:中国古代的漆器盘,椭圆的外形,三条小鱼也能畅游期间。由装饰图案的小鱼形成的花边衬托出“鱼戏莲叶间”的意境。
除此之外,盘子还有很多的形状,你知道还有哪些形状吗?
(三角形,长方形,但是,我们画的花纹、图案要符合盘子的外形。只要我们有双会观察的眼睛,有双灵巧的双手,任何盘子都能被我们装饰成“美丽的盘子”)
在有目的性的欣赏过程中,突破难点,达成了巧妙设计和用适合外形的方法设计盘子,已期更深层次达到艺术的美感,在之前的基础上又踏上了新的台阶。
4.画画,评评
作业建议:
用绘画的方法构思一个盘子装饰的创意,制作精美的艺术品
小组评,先各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盘子,推荐出来,件数不限,但每件被推举出来的作品至少得有一个优点。
自评,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作品直接推荐出来。要求同上
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更肯定自己,欣赏他人,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
5.挂挂,赏赏(此部分设计很好)
师评: “这只盘子你们喜欢吗?”生:“喜欢。”这么漂亮的盘子,你打算怎么安放它呢?(挂……)
师:“那请你在教室里选个地方把它挂起来吧。”(请一个学生上前挂盘子。)师:“你们看,原来盘子挂在墙上也很漂亮。”
把推荐出来的作品分别挂在适合的地方,营造装饰的氛围,体味生活和创作的乐趣。
盘子为什么这样美?因为小朋友们在用巧手装饰它,描绘它。日用品变成了艺术品,普通的盘子也变得美丽而珍贵。让我们动动脑,发现美,动动手,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就能够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
五、板书设计
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对生活装饰的理解,根据精当性原则我并没有选择设计板书,而是用环境布置取代板书的设计,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表现空间,把黑板留给学生表现和装饰。
说课:今天我跟大家探讨的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5课----《美丽的盘子》。
教法与学法
一是上课就直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又开门见山,直导主题,揭开突破教学重点的面纱,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并得以实施,为后面的升成奠定了基础。
二是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让更多的一代不善于表达自己,谦卑有余,试想在别人不推荐你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是坐以待毙吗?其实不然,自己有更多的表述权利,如果连自己对自身的作品都不看高,奈何指望他人给予过高的评价。多元评价的第二层含义在于我们尊重更多人文形式的存在,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等,都属于这类评价的范畴。学问者,边学边问也,只学不问,何来学问之说。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师长期的观念的引导下,也会形成主动积极的思维模式。
教法分析
本课计划安排1课时,课上拟用多媒体演示、学生欣赏、感受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欣赏体验为主线,以表现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现代教学方法应体现互动方式的多边性,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在教法选择上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及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选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在课堂上过于频繁和过度的使用只会产生反作用。而在以视觉冲击为主的美术课堂上,它的出现还是能够营造相应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除了课件展示优秀的作品刺激感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教室里适时营造一个用盘子装饰的环境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导法:本教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字“导”字。虽说是一年级的孩子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存在这种意识,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通过“多元欣赏、感受交流、创意表现”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体味美丽的盘子具有的装饰性,创意设计自己的美丽盘子。
(3)多元评价法: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适当引导;多元评价方式的存在打破传统美术课堂画的好坏与否的评价模式。评价内容可以涵盖如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
学法指导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选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尝试学习法让学生用手边的材料随意地摆摆、放放、拼拼、画画,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各自的需要来装饰美丽的盘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2)分层学习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得以相应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3)综合法 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手段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尝试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知识点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它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不是有了‘瓷’面代替了“陶”,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不是有了‘瓷’面代替了“陶”,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