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掏洋芋》教案
发布时间:2016-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龚仿皓

 

《掏洋芋》                                             
教学内容:学唱《掏洋芋》
教学目的:
1.学会演唱歌曲《掏洋芋》;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2.感受北方民歌《掏洋芋》的独特、诙谐幽默的风格,体会民歌中包含的人民劳动生活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准确地唱好这首歌。
教学难点:
念唱合练的和谐、均衡
1 76  5635   6     -        节奏准确,进入及时正确
0     0      ××× ××××
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CD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情景,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听辨老师拍打的节奏 模仿
2、出示七张节奏卡片
   请一生随便挑一张拍打,其他学生模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提问:上节课我们讲到北方民歌的特点是什么?“音域宽广,高亢粗狂”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民歌《掏洋芋》,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风格和上面我们说的相符合吗?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交流: 情绪   深情、悠长、舒缓、自由
      速度 散板散板是节拍的一种,也叫“散拍子”或“自由节拍”。演奏(唱)者根据乐曲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主观意愿自由地发挥。)
2、理解歌词
洋芋:又叫土豆、马铃薯、山药蛋,既是粮食、又是蔬菜。
 头: 类似我们这里的锄头,是一种刨土用的工具。掏洋芋就是掘洋芋。
3、学生模仿掘地,在模仿中体验掘地的辛苦和快乐激发学生兴趣。  
跟着口令(节拍)一、二、一、二 做动作。
4、歌曲中念白部分 。(出示歌谱)
   注意节奏
   边掘地边念念白   4
5、刚才我们练习的念白在歌曲中什么时候出现的?(生答)
   我们同学一起再听歌曲,当出现念白的部分,我们一起边学边做。
“你能在念白出现时,做掘地的动作吗?”
6、师生合作完成歌曲 (师唱,生念白)。
练习节奏,正确区别前、后、全十六分。
注意进入的拍点。
7、跟着琴声学唱第一声部。  
(1)初步学会
      高音 大跳      6 3    2 6   2 3   1 3
           两个不同结束音 5556 3216 2 –
5556 3216 6
   (2) 唱好切分节奏
这首歌曲中多次出现了×× ×节奏,后两个音符合二为一,这也是一种切分音节奏,板书(× × × → ×× ×)它改变了原来的前强后弱的规律,突出强调后边一个字,如第二“头”的“头”、第三乐句中的 “下去”,还有第一乐句中的“蚂蚱儿”是一个“儿化音”,也是唱出切分的感觉,强调的是“蚂蚱”的“蚱”,使歌曲的重音突出,充满了动感,好像在劳动的过程中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用力,你看“提起那个”,“一头那个下”。我们跟着琴再来唱一遍,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
   特殊的切分节奏   ×× ×
                   头
                   下去
                   蚂蚱 儿
(3)跟琴唱,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伴奏时左手强调一下切分音)
9、完整演唱歌曲,把握歌曲情绪、情感,表现出民歌的风格
《掏洋芋》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情景。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样的两个人去掏洋芋?生:父女、祖孙俩。
学生分组演唱。
第一遍,以方阵分。
第二遍,勤劳憨厚的农民伯伯,带着天真活泼的小孙女去掏洋芋男生表演男声,女孩表演女声,注意要表现出各自的年龄、性格特征。
10、唱、说、动(表演)加在一起表现出来。
分组排练
表演 (放伴奏音乐)
三、山西民歌拓展《人说山西好风光》
四、总结
    山西的人民勤劳、淳朴、敦厚,所以山西民族音乐大多舒缓、辽阔、悠长,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实,中国民歌风格各异,种类繁多,我们接触到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课后可以搜集更多的民歌及资料,了解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文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