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无旁骛尽赏教学三千水
发布时间:2016-04-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惠芬

 

时隔一年多,我再次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2016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新常态课堂”观摩会,也即“千课万人”活动。此次活动共安排了7堂课,7个报告,也算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三位台湾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的美术课堂,反思身边人的美术课堂,更反思自己和周围人的艺术教育理念。
张世玚老师的《魔幻童“画”森林——美感构成和创意绘画》是一堂无龄化美术课,他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进入情景……整个过程轻松、自由,充满欢乐;邱美惠老师的《带着宠物去散步》整堂课所用的媒材就是纸条、剪刀、订书机和一条细细的红线,目的明确,愉悦轻快;谢沅芷老师的《一纸神功——“小纸片,大世界”》通过一把剪刀,一张卡纸,师生合作,向听课老师展示了一个别样的高大上的世界……
名师的引领让老师们获益匪浅。
一、一堂好课要让人感觉轻松、亲和、简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三堂课孩子们学得很快乐,信息量不大却让孩子们真正学到了东西,孩子们能真切感受到自由并快乐着,感受到成就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
二、这三堂课都是自创课堂,不是教材里面规定的内容。我们说教材是很好的资源,但不能成为包袱。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自创教材,并能带动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三、教师的态度、关注度决定着一堂课的质量。如果教师很有亲和力,情感丰富,那就会形成强大的气场,会吸引小朋友们。张世玚老师的课堂上曾有一段小插曲,一位听课老师带来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小男孩几次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到前面,参与到课堂中去,很多人忍不住笑场。
四、教学不应受到教案的束缚,老师的丰富性决定课堂的丰富性。三堂课,课堂都和教案差距很大,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来教学,这才是开放自由的课堂。创造力是和开放自由相结合的,如果闭合和禁锢,那创造力就成了无根之本。
五、纸工教学做到极致那是让人很佩服的。三堂课中有两堂是纸工课,完全的不一样,出其不意,课堂生成相当好。而我们平时的课堂不知是怕打扫还是别的原因,常常轻视手工制作。
六、美术课堂上技法的落实也很重要,很简单的技法也有其存在的价值,课堂上适度的扶还是必要的。课改不是推翻以前的全部,创造力也是需要一些载体的。
课堂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场所,学生和教师在这里产生思维的火花,它是师生精神生命启航的地方,无论用怎样优美的词汇去描述它都不过分。作为一个教育者,离开对课堂的观察和思考,任何研究价值都是苍白的。
最后想说的是,一堂美术课,请放下求全责备的心态,不要想着穷尽和完美。当我们放下一些东西,更能走得轻松和远一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