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春明

  武进区第三届学校主动发展项目参评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蒋华

  一、活动背景

  宏观层面:

  目前,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随处可见诸如教师行为失当,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的教师缺乏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的意识,不会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却把学生推向问题剖析的首席台。当然也有老师能将矛盾指向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分析与解决自己教学行为的问题。

  学校层面: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小学教育集团,目前我校正行驶在发展的高速公路上。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教师培养。由于各位教师文化结构,理念观点不同,主动发展态度不同,所以教师教学水平也各有差异。如何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师培养机制,将一大批新教师迅速培养成在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活动主题与目标

  1、教师层面:

  ·通过对课堂教学洞察分析、发现问题,剖析寻找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改进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培植教师的反思精神,积极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指导课堂教学行为。

  2、学校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建立数学教师课题教学行为规范,加强落实、反思与评价,以进一步提高学校数学学科实施的效能。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缺失的追溯,寻找学校管理层面的根由,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通过对矫正策略的研究,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先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创新之处:

  寻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归因,为改进教师教学效能提供依据。

  探究教师问题行为对师生课堂教学交互作用中的影响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消减差异。

  是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矫治研究是转化教学观念的需要。

  数学学科教师行为研究是数学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需要。

  三、活动内容设计

  1、教师问题行为的梳理与明确。

  我们预计教师在课堂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行为:

  (1)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偏差。如知识目标过度,但情感、能力目标不到度。

  (2)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程序设计上存在偏差。

  (3)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过于落后或激进。如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方式,或不恰当地放手让学生无序探究等。

  (4)教学艺术上有所欠缺。包括教师提问的艺术,理答的艺术,处理突发问题的行为艺术,评价与激励的艺术等。

  2、教师问题行为成因的分析与梳理。

  我们预计教师问题行为的背后成因可能是:

  (1)教师理论支撑不够,理念不够先进,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够。

  (2)教师教学思路与方法陈旧,或缺乏创新精神。

  (3)长期不规范的教学经历造成一些不良的教学习惯。

  (4)缺乏教学经验。

  3、针对教师问题行为及其成因,进行针对性地策略矫治。

  (1)优化教师课堂行为呈现与放大的方式,以提供教师研究与自我纠正的平台。

  (2)加强针对性的培训与矫治工作。

  4、探索与建立学校与学科层面的教师培养体制。

  四、活动步骤与操作要点

  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的研究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1、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手段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造成了什么障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

  2、系统思考、认真实践,探索改变或改善教师问题行为的策略。

  (1)课堂教学呈现行为的问题与矫治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呈现行为主要用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传递相关信息。具体又可细分为: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是否精当,教学情境的创设,选择的内容呈现方式或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是否恰当等。分别研究影响这些问题行为的归因和矫治对策。

  (2)课堂中师生交流行为的问题与矫治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讲—听”为主的单线程交流方式开始淡出,“交流”与“分享”成为数学课堂的关键词。但是在面广量大的常态课教学中,贴标签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如:过于关注情境的形式化,学生主动探究和交流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只注重结论的获得,不关注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的认识、经历和体验;教师指导作用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深化等。要通过研究寻找改善师生交流策略。

  (3)数学课堂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问题与矫治的研究

  当前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行为往往呈现出这样一些问题,如:(一)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旁落。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而课堂中的另一主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偏离;(二)片面理解评价的含义,认为评价就是表扬,将尊重理解为迁就,不敢批评。而在非公开教学中,又截然相反,少见表扬,多见批评和严格要求;(三)评价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把目标结论作为评价的标准,只对教学行为的结果感兴趣而忽视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行为过程的评价思路。要研究改善课堂评价行为的策略。

  五、必要的工具

  1、购置摄录机、摄影机、编辑机等设备,健全学校电视台,为教师微格教研提供支持。

  2、健全学校网站、论坛建设,为教师研讨提供必要的平台。

  3、购置相关理论书籍,为教师学习提供素材与资源。

  4、创造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能广泛吸收优秀教育经验。

  六、时间安排与负责人

  1,2012、1~2012、6 项目设立阶段。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设计方案,进行师资培训、项目开题。

  2,2012、7~2014、1 项目实验阶段。实施项目主体研究,重点进行教师个案研

  究,教学反思案例研究。中期评估,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3,2014、1~2014、6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并推广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蒋华

  项目实施人:徐亚艳,徐 艳,史宇丹,张连娣,徐 峥,陈春明,白舜华,赵 红,梅 英,赵 君等。

  七、效果与评估

  预计项目主要成果:探索出一套对教师课堂教学洞察分析、发现问题,剖析寻找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找到改进方法的有效策略。成果形式:项目研究报告。

  预计项目其他成果:相关课例光盘,教师论文集、学生作品集等。

  2012年3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