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课题
2012.9-2013.1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抓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努力打造有度的数学课堂。形成学科品牌,辐射相关研究成果。
二、具体目标
1、健全一个网络,即课题研究网络。努力提高各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培养课题组成员的敬业精神,有效实现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形成研究合力。
2、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广优秀教改成果。
3、深入开展两项研究,即教师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归因的研究,寻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归因,为改进教师教学效能提供依据。矫正策略的研究,通过对矫正策略的研究,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先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主要措施
1、着眼实践,引导教师在反思中完善
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成绩即成果”的科研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思考自已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判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思考,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究,形成经验、论文、成果,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行列的跨越。
2、打造平台,推动教师在协作中发展。
研究的课题通常也是其他教师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它需要、也应该借助集体的力量。也只有教师的集体参与,才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探讨、廓清认识;才能形成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真正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研能力,因而交流与协作视为课题研究的标准和灵魂。因此,我们要着力为研究者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3、外引内助,促使教师在引领中提升。
课题研究如果离开专家的参与,缺乏理论指导,教师在教研就可能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深化。只有让教师的研究即立足于自身的实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又有专家的指导,重视经验的理论提炼与提升,才使研究具有价值与意义。如何很好地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我们想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专家来校,请求点评,二是主动出击,多方邀请,三是上网求助,释疑解惑,四是学习理论,提高素养,五是校内“专家”充分利用。
4、完善管理,为教育科研创造条件。
首先,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形成个个有课题,人人在研究的局面,倡导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再次,完善激励评价机制,为课题研究提供动力,激励教师人人愿研,人人要研,人人乐研,人人善研。最后,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设施。
四、具体安排:
九月:
1.制定、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3.课题组一位成员微格教研。(邀请区教研室专家)
十月:
1. 课题组一位成员准备参加武进区信息技术能手大赛。
2.课题组暨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活动(城东校区)
3.区数学课题组活动。课题组两位成员课堂教学展示。重点研究两级交流及教师问题行为的矫治的策略。
十一月:
1. 课题组成员参加语、数联合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
2. 各成员梳理总结中期研究成果,完善课题网站资料。
3. 准备课题中期评估,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针对中期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进行反馈。调整课题研究的重点。
4.课题组沙龙活动《爱与责任》。
十二月:
1.课题组进行专题学习,感受云技术下的数学课堂教师行为方式的变化。
2.课题组成员就外出学习心得进行专题研讨。
3.组织进行学生数学小论文竞赛。
4. 课题组暨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活动(杨区校区)
一月:
1.撰写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2.进行课题组学期总结,收交有关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