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评估表
发布时间:2012-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华
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期评估表
课 题 类 别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学 科 分 类 数 学
课 题 名 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矫治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蒋 华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2年 11月
拟结题时间________ 2014年 3月___________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姓名
|
主 要 成 果
|
蒋 华
|
《让文化落地成为文明》发表于《江苏教育报》2011年12月22日期
|
徐亚艳
|
《“动”出来的精彩》发表于《江苏教育报》2011年第74期;
《与学生一起“做数学”》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2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发表于《教育艺术》2011年第10期;
《“公顷”教学设计及评析》发表于《课程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
陈春明
|
有效利用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发表《课程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
《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发表于《小学时代》2012年第10期
江苏省第四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优秀指导教师奖。
|
白舜华
|
论文《差错让学生成长》获江苏省“师陶杯”二等奖2011年11月。
2011年10月常州市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例谈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获江苏省“蓝天杯”二等奖2012年12月
|
徐艳
|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探究与实践》发表于2012年4月《课程教学与研究》
《多一份操作,多一份理解》发表于2012年6月《课程教学与研究》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实例》发表于2012年11月下旬刊《新课程导学》
|
吴鸣凤
|
2012年武进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让孩子自己敲开蛋壳——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师陶杯三等奖2011年11月
|
史宇丹
|
武进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教学评优一等奖
|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内)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教师教学行为的问题是学生表现不佳的根源
2、对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分析与矫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3、教师教学问题行为及矫治的过程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4、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2-3年的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教师层面:
通过对课堂教学洞察分析、发现问题,剖析寻找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改进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培植教师的反思精神,积极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指导课堂教学行为。
学校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建立数学教师课题教学行为规范,加强落实、反思与评价,以进一步提高学校数学学科实施的效能。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缺失的追溯,寻找学校管理层面的根由,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通过对矫正策略的研究,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先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从2011年3月设立,于2011年4月被认定为常州市教育科研备案课题,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前期准备工作
(1)对课题方案的再学习、再修改
(2)举行了课题开题仪式
(3)举行了两次专题讲座活动
2、主要研究工作
(1)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小组”,以此为抓手抓好本课
(2)举行了多次课题研讨活动
(3)课题组开展了其他各种形式的研讨和培训工作
包括:跨学科研讨活动。
新课标解读培训。
聆听窗外声音—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培训。
(4)根据市教研室对课题管理的意见,作了一些其他的准备工作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建立课题管理网站,对该课题进行网络管理。利用校园论坛探讨教育教学经验心得,以利于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工作等。
三、前阶段研究重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的梳理。
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手段我们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存在这些问题行为。
1、教学目标的设置的问题。
(1)目标不明。
(2)目标过大。
(3)目标过高。
(4)目标过偏。
2、教学模式的选择的问题。
存在着诸如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方式,或不恰当地放手让学生无序探究等问题行为。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问题
(1)教学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A、缺乏新意。B、目的不明确,缺乏系统思考。C、缺乏建构。D、缺乏综合性比较强的活动设计。
(2)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A、把握不准放手的时机。B、活动形式单一,缺少生活化。C、引发深度思考不够。D、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4、教学艺术上的问题。
(1)教师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平铺直叙。
(2)单向交往、对学生学习状况关注不足。
(3)提问频繁、杂乱、随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4)对预计之外的生成缺乏准备,临场应变不够合理。
(二)教师教学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
针对教师的教学问题行为,我们进行了评估分析,认为问题行为的背后成因可能是:
1、教师理论储备欠缺,对教材的理解和钻研程度不够。
2、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或缺乏创新精神。
3、长期不规范的教学经历造成一些教师不良的教学习惯。
4、缺乏教学经验。
(三)对教师教学问题行为矫治的策略研究。
1、团队层面——教学问题行为矫治的着力点
团队互助是矫治教学问题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一环,个人的努力、学校的推动,离不开教研组团队层面的跟进。可以说,有没有教研组内部良好的互助合作的氛围,能否打造成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教研组活动中,对于不同教师不同的教学问题行为,我们研究了各种针对性的矫治策略。
(1)一课多磨式矫治
(2)诊断处方式矫治
(3)病灶凸显式矫治
(4)还原复盘式矫治
2、学校管理层面——搭建教学问题行为矫治的平台
(1)构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
(2)建立促进教师学习的基本制度
(3)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4)专业引领,让教师走出困惑
|
||||||||||||||||||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1、通过实验研究,我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始终保持可喜的进步势头,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教研室马伟中校长认为我校数学课堂“拿得出”,有精心的设计和有序的组织;课题真研究,研究过程真实、扎实、业已形成了研究文化;团队有实力,善引领、能合作。钱新建主任更是形容我们的研究活动“规模大”、“规格高”、“规范强”。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也都有优异表现:在本课题研究期间,白舜华老师获得常州市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吴敏凤获得武进区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史宇丹获得武进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教学评优一等奖。
2、实验教师在研究中逐步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了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一年多来我校课题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中,有多篇论文获区级以上一、二、三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杂志。
附:部分课题组成员获奖情况一览:
|
||||||||||||||||||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我们的研究由于缺乏专家们的指导,闭门造车,深度不够。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和专家、同行们的帮助。同时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总结反思、撰写论文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
||||||||||||||||||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还有一些研究工作尚待落实,下一步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矫治教师教学问题行为时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团队、个人缺一不可,前面对于学校层面和团队层面的矫治策略进行了研究,下一步要从个人层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2、矫治教学问题行为,应把着力点放在课堂,课堂观察需要专业的课堂行为观察表。我校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过于含糊和笼统,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制订课堂行为观察表。要把课堂行为细分成若干项目,确保每一个将进入课堂进行观察的人员都能对各个项目的含义达成共识,以保证同一项下的记录都表示同一种课堂行为。比如每个人对“团体沉默”的含义、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形式以及什么情况才算一次“团体沉默”都有足够的认识。
3、要建立教师问题行为矫治及成长档案,记录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六、评估小组意见
|
||||
七
评
估
小
组
成
员
|
职 务
|
姓 名
|
所在单位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