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微格教研和数字化定量分析并驾齐驱
发布时间:2012-09-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鸣凤 赵君
 
秋天,硕果累累,瓜果飘香,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9月27日,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在发展中心蒋华主任的主持下,围绕“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这一课题举行本学期第一次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活动。教研室钱新建主任和马伟中校长亲临指导,缪宏亮校长全程参与。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青年教师展风姿
首先,虞丽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认识千克》一课。虞老师独立备课,并进行了两次试教,试教过程中,全程摄像,虞老师通过微格教研数字化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自我矫治。这堂课,虞老师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开展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千克的理解。
二、往事回首路艰难    心路历程同分享
接下来,赵君和吴鸣凤两位青年教师分享了她们的成长心路历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一、自身是否有成长的需要和动力;二、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与努力。她们表示:马小教育集团数学队伍虽然没有名师团队,特级教师,但积极向上、友爱互助、和谐对话、凝聚发展。她们愿意继续发扬草根精神,努力进取,成为马小教育集团继往开来的一代。的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她们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为这个团队里的其他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借鉴的案例。
三、老将出马指迷津     观察分析点问题
白舜华和陈春明这两位全程参与虞老师两次试教活动的观察员汇报了他们的观察分析成果。白舜华老师从艺术角度观察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语言、理答行为、细节把握。她就“预设与生成”这一关键词,审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现教学行为背后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教学实践尝试的意见。
陈春明老师围绕我区的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构建以“两级交流”为特征的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结合我校的数学课题进行了一些个人的思考,把自己关注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交流分享。两位老师都运用了视频剪辑的方式,对虞老师试教的片段进行了剖析。方式新颖,有理有据,得到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四、专家点评收获多     肯定期待求进步
马伟中校长谈了三点感受:一、课堂“拿得出”,称赞我们的课有精心的设计和有序的组织,重视细节的处理;二、课题真研究,称赞我们的研究过程真实、扎实、业已形成了研究文化;三、团队有实力,称赞我们的团队善引领、能合作。
钱主任更是形容我们的研究活动“规模大”、“规格高”、“规范强”。并且教会我们要确立直面问题的勇气,调整对待问题的态度;要锻炼发现问题的眼睛,发展剖析问题的智慧,熟悉研究问题的方法。钱主任的一席话为我们今后更加深入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五、转化角度谈想法     一锤定音谋发展
最后,缪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并站在一位语文老师的立场上谈了自己的感受。缪校长虽然是一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课堂的分析有理有据,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能够将语文课堂与数学课堂融会贯通,对课堂教学的指导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了缪校长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缪校长明确了今后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他指出:今后数学教学既要注重内涵的发展,又要打造出更加有度高效的课堂。
2011年课题立项以来,我校将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活动为突破口,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校本层面上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操作策略。相信马小教育集团在南田文化的引领下,在草根精神的驱使下,在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下,塑造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教学水平的名师。
                                 (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赵君  吴鸣凤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