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05-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春明
折线统计图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陈春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数学教材第94-96页“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回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图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其画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折线统计图
1、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看天气预报吗?这里有一张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说说看,这张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为了更加清楚直观地看出不同时刻气温情况,我们还可以用已经学过的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生: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看了这幅图,除了能知道刚才表格里反映的信息,还能很快地知道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4、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我们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来表示气温情况,相信你又会有新的发现。想看看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观察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
1、观察:师:这幅统计图和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比一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2、交流:师:我们先来汇报一下,它们的相同点:横轴、纵轴、标题、制表日期等。(也就是说两幅图的基本结构相同)
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的,这种统计图形是用点和线表示的。 板书: 点 线
3、你能给这样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叫什么统计图呢?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提问:条形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数量多少的?而折线统计图呢?
板书: 点:数量多少
6、探究
①从7点到13点,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从13点到19点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用手比划)
为了更好地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将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用线连起来,形成了这样的折线。线的上升或下降就能更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增减变化
②气温升的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几时到几时下降得最快呢?
③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7、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8、师:在生活中折线统计图应用非常广泛的。你们以前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9、欣赏: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出示图片)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查看一下。
三、操作交流,会画折线统计图
1、提问: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3、出示试一试。
这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你打算怎样绘制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画法:描点、连线、标数据
4、独立画图,教师指导。指名一人板演。
5、展示交流。你刚才是怎么画的?(板书:描点、连线、标数据)
刚才,我们通过描点、连线、标数据完成了这幅折线统计图,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比较:把你画的与上面的比较一下,你画对了吗?错的改正一下。
7、提问:师:这幅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画好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些什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预设:
按照这样的趋势,到了05年、06年这个台数会怎么样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从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完了要求学生将书合起来。
四、实践应用,分析折线统计图
第1题:过渡:刚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1、猜测:出示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出现折线)
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绘制什么情况的统计图?给你两个选项,请你选择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小红6岁到11岁身高情况 追问:为什么不可能?
小红跳绳前后每分心跳情况。
然后出现标题名称和纵轴
3、提问:①哪一个是小红跳绳前的心跳次数?哪一个是跳绳后刚停止的心跳次数?说说想法。然后出现橫轴。
②跳完之后,心跳又是怎样变化的?
你认为小红跳绳后5分钟心跳次数会是怎样?(出示a、b、c三个点)你认为会是哪个点?说说你的想法。
第2题:这儿有两幅折线统计图。
分析选择:下面哪一幅图表示商场去年衬衫销售情况统计图?哪一幅图表示商场去年羽绒服销售情况统计图形?并说明理由。(随后出现两个折线统计图的标题)
观察羽绒服销售情况统计图,追问:为什么7月份的数量变多了呢?
第3题:想想做做2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明6-12岁的身高情况。表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画什么统计图呢?
这幅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刚才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看得懂吗?
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统计图省略了一部分刻度,是因为小明的身高数据集中在110-145之间。
五、总结反思,深化理解折线统计图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统计图,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