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都匀毛尖茶叶一年一度的生产黄金期。近日获悉,由于2002年元月正式实施的都匀毛尖茶贵州省地方强制性标准(DB52/433)与都匀毛尖茶原标准相比有较大的突破,新标准较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带动起近两年都匀毛尖茶整体品质的提高。 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了保证质量,贵州省曾于1991年制订了都匀毛尖茶的地方标准。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原标准中的规定指标不够完善,又未对质量分等分级,仿冒的都匀毛尖充斥市场,损害了都匀毛尖的形象。 正在对都匀毛尖茶的实物标准样进行换样工作的贵州省茶叶知名专家朱志业告诉记者,都匀毛尖茶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先进性、指导性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突破:即在界定都匀毛尖的感官要求时,将其汤色、叶底、干看色泽的传统“三黄”风格转变为市场需要的“三绿”风格;随着产量提高,仅依靠手工制作都匀毛尖导致的品质不稳定、产量难提升的问题显露出来,新标准在典型工艺规定中除了完善手工制作内容要求,还加入机械制作的内容要求,使都匀毛尖从传统的单纯手工艺向机制工艺与手工艺结合发展;此外,新标准将都匀毛尖分为特级、—级、二级,明确了不同级别产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使都匀毛尖从过去不分等级向“根据产品原料、感官指标、卫生指标分级定质”转变,此举使都匀毛尖在市场上依质论价,各等级的都匀毛尖身价倍增。 据都匀市茶叶办公室主任孙永贵主任介绍,强制性标准对都匀毛尖产业的带动性很明显:在未实施新标准前,有的厂家出产的“都匀毛尖”普遍有走形、黑条甚至有用陈茶或其他品种茶叶充当都匀毛尖的问题。自2002年实施新标准后,正规生产厂家以新标准的文本标准、尤其是实物标准样为生产参照依据,其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有力提升。所产都匀毛尖品质在外形、理化指标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品质的提高、分级定质使都匀毛尖的市场效益更加休现出来。过去一斤都匀毛尖的出厂价在百余元,现在上涨到三百至四百余元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