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2、 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7 —— 13 自然段。
3、 读懂课文,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导入新课,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强强到大海边去后的一次经历,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强强此行的收获。
2、 下面我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在强强的想象里,大海是怎样的?(海边很美,爷爷很能干,很慈祥,这曲调带着浓浓的海水味,含蓄地暗示了爷爷长期生活在海边,感受到了大海豪放的气息,体现出爷爷的刚强。 / 体会到强强很高兴,很喜欢那里)
(你能把这一语气读出来吗? // 你也来试一试)指读
3、 让我们一起再带着喜欢的感情朗读一下这一小节。(齐读)
三、 学习课文第二段
过渡:强强把爷爷那儿想得真美,把爷爷的芦笛声也想象得非常动听。我想大家一定和强强一样多么希望快点到爷爷的小闸屋去玩啊!转眼间,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看,展现在强强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指名读第三小节)
谁来把他读一下? // 景色怎么样,谁还能把这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不仅如此,他们还做了一件更有趣的事:(做芦笛)指名读第六小节。
4、 这样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下呢?
[ 多媒体出示短片 ]
5、 看着眼前的一切,强强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同学们,那现在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板书:美丽)
四、 学习课文第三段
过渡:可就在这天夜里,强强却遇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 8 、 9 、 10 小节,想一下现在大海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 (学生自由交流后得出板书“狂怒”)同学们找出了这样几句话,谁能通过朗读把大海的狂怒表现出来。(指名读四句话)
大 海
1. 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 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 ,永不疲倦。
4. 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 |
3、 下面我们再一起去感受一下。 [ 多媒体出示短片 ]
4、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强强的表现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的 8 、 9 、 10 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强强的句子,体会强强此刻的心理。
5、 (学生自由交流后得出板书“害怕”)同学们找出了这样几句话,下面请你任选一句读一下,把强强的害怕表现出来。
强 强
1.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2.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
4. 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
6 、让我们一起再齐读这一部分,感受一下那个狂风巨浪的夜晚。
五、 学习第四段
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在逐渐批平息下来的风涛里夹杂了一种奇特的声响,就是“爷爷的芦笛”听,(多媒体出示笛声)
1、 这时,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爷爷”……引读 13 小节。
2、 强强为什么能最终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的?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的?
(听到了爷爷的笛声,想到了爷爷的话。)
这时候,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引读“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爷爷平时一直讲这句话,可强强不怎么理解,此时此刻,强强会想起这句话,说明他理解了,同学们,你们懂了吗?(只有经受大风大浪的实际锻炼,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那强强的这次经历是否证明了这一点呢?(当然说明了这一点,强强到海边开始只觉得好玩,还说不怕,暴风来临时又紧张、焦急、害怕,而经受这次锻炼后,你们说,他怎样了?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对待?
1、 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
六、 总结。
1、 老师要送你们两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 、有一首歌也表达了这一意思,让我们一起听一下《真心英雄》,体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七、 作业
1 、模仿课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并练习写几句话,描写一个自然环境或人物的心理活动。
附板书:
爷爷的芦笛
强强 大海
高兴 美丽
害怕 狂怒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