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及其他粒子的问题
既然我们提到了“质量”,那么不妨先说一下对“质量”该如何准确地下个定义。由于我们已经明白,物质有着最基本的单位(即物质基元“游空子”),所以,质量的定义便显得非常的简单和清楚:质量乃是物质所含的基元(即游空子)数量的多少,质量除了暂时回归空间,则是永远也无法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如能量等)。此可称为:质量守恒定理。
好!我们来继续探讨,物质基元游空子是如何结合成宇宙中其他重要的粒子的。
电子与正电子乃属宇宙中的轻子类,轻子中还有一族重要的东西叫中微子。目前知道的中微子有四种,分别是:电子中微子、正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反μ子中微子。人们认为中微子是中性的、极微小的、穿透力极大的一种粒子,它有没有质量还不能够确定。
那么,由于我们已知道,所有的粒子皆是由游空子所构成的,而中微子既为粒子,则应亦如此。故可以确定中微子是绝对有质量的!只不过这质量很小而已。
由于中微子的质量小得让人们动用了最现代化的设备,花费了数十年的时光,却都依然无法确定其是否有质量。于是可以认为:中微子应是极轻(即所含之游空子数极少)的游空子重合体。当然,不同的中微子其质量还会有着差别。那么,这最轻的中微子应是上述那四种中微子中的哪一种呢?
由于游空子的相撞结合并非是随便的,这重合需要各游空子内部的循环周期一致,还有那循环体的相对循环方向也要一致方能够完成;并且,游空子重合体所含的游空子数越多,别的游空子要冲击结合进去便越困难(因同极性的相斥力越大)。因此,游空子重合体的质量越大,那么它形成的机率便越低。反之,那最轻的、只由数个游空子所构成的游空子重合体则应是宇宙中最多的、最普遍的游空子结合体。
于是,我们只要知道哪一种中微子最普遍,那么它就是最轻的中微子了。
我们已知,电子中微子和正电子中微子是伴随着电子和正电子的发射而产生的,而那μ子中微子和反μ子中微子则是π介子衰变成μ介子时所产生的。所以可以认为,最为普遍的应是电子中微子和正电子中微子。
于是,我们可以肯定:那电子中微子和正电子中微子乃是最轻的中微子!而它们俩的不同之处正如电子与正电子的差异那般只是“左内旋”和“右内旋”的不同罢了。
而μ子中微子和反μ子中微子则只能是质量比电子中微子稍大的粒子。它们应是各由更多的游空子所重合而构成,于是当它们内部的游空子因故减少,便能转化成电子型中微子。而电子中微子和正电子中微子如果再加入若干个游空子,或是数个电子中微子相结合,或数个正电子中微子相结合,则便会转变成为μ子中微子或反μ子中微子。
于是,那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的“中微子失踪之迷”,便也终于有了谜底:原来,正是由于有一部分的电子型中微子转变成为μ子型的中微子,故检测电子型中微子的仪器测不出来而认为“中微子失踪了”。
至此,有关中微子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中微子当真是中性的、不带任何电荷的吗?
在前面我们已明白:所谓的电荷,乃是粒子有这样的特性,能够在周围静空子里面引发起不断的极性感应激荡。那么,既然中微子亦有着极性循环体在表层循环着,则当然也会产生感应激荡,则当然也算带有电荷。只是,中微子只不过由数个游空子所构成,综合循环体薄弱得可怜,因而其电荷性质弱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中微子的问题都已经弄清楚了。电子却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即:电子是由几个游空子所构成的?
如果,在电子与正电子“湮灭”的时候,我们能够测出迸离的游空子总数是多少,那么只要将这个总数除以二,则马上知道一个电子是由几个游空子构成的。
但是,游空子太小了,它比中微子还要轻,而中微子已是非常的难以探测到。所以游空子自然是更不容易探测。
于是,我们还是得运用从各个方面已知的去探索那未知的这个方法了。
可要是我将所有试探性的求索之径全写出来,那么那将会是浩浩荡荡的一大群文字。所以在这我就直接将结果提写出来:要知道电子含多少游空子,牵涉到光的本质以及其它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就先来谈谈“光”的本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