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撞击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来自NASA的最新消息,北京时间7月3日下午2:07“深度撞击”的“撞击器”(Impactor)撞击前24小时成功地与“飞越器”(Flyby)分离,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向彗星表面指定的地点撞去。如果一切顺利,今天下午1:52分左右,人类首次“炮轰”彗星将准时轰击。由于撞击时间正好是中国地区白天,因此我们天文爱好者无法通过望远镜观测到首次人造天文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访问www.nasa.gov/mission_pages/deepimpact/multimedia/index.html观看到及时的信息。与此同时,由北京天文馆组织的天文专家和爱好者也将在北京地区观测被撞击后的彗星。
撞击景象犹如太空放焰火
该计划的工程师表示,数据检查表明一切都在如期进行。按计划,撞击器与飞越器分离后,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相对速度轰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造成彗核表面留下大深坑,届时,随着冰雪和尘埃等四溅,其景象犹如在太空中放出一个“焰火”。这次史无前例的撞击能否顺利进行,尚面临着一些考验。充当“炮弹”的撞击器将在计算机操作下完全自主飞行,它必须能准确地击中目标。“深度撞击”项目经理里克·格兰米尔比喻说,这好比“往飞速运动的针上穿线”。撞击器以如此高的速度飞行24小时去撞击直径6公里的彗星,能否击中目标这是本次任务最大的挑战!
在撞击过程中,撞击器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彗核,拍摄有史以来距离彗星内核最近的图像,最小可以分辨出20厘米的细节信息。虽然撞击器会被彗星吞噬掉,但是其携带的电子设备将一直传送图像信息,直到最终消亡。
互联网全球同步播放
这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的美妙天象,观赏性非常高。目前,这一天文事件已吸引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美国宇航局网站(www.nasa.gov)在主页上设立了专区介绍这次深度撞击太空实验。但只有西半球的某些地区在空气能见度好的情况下,人们可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美国宇航局(www.nasa.gov)计划通过互联网发布最新的动态,并通过自己的电视频道实况转播这次撞击全过程。热心的读者可以通过登陆:www.nasa.gov/mission_pages/deepimpact/main/index.html和{域名已经过期}/deepimpact/来获得同步视频消息。另外,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国立基特峰天文台和夏威夷冒纳凯阿山巅的W·M·凯克天文台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它们观测到的图像。
我们北京天文馆也组织天文专家和天文爱好者观测被撞击后的彗星,发布中国观测到的彗星图像。
链接:
显示了对远距离航天器精确的控制能力
本报讯 (记者 施剑松)今天中午1点52分“深度撞击”是否准确命中目标就将见分晓。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探索宇宙,人造天象;而对于世界来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远距离的精确撞击。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竞告诉记者,此次要撞击的彗星与地球的距离为日地距离的85%,更形象的说,每秒传递30万公里的光线也需要走7分钟才能到达。这意味着,地面控制人员的任何指令都需要7分钟才能传递到撞击器上。根据计算,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准确实现对彗星的撞击,大概相当于从地球发出卫星撞击月球上的一处大型体育馆。 据悉,在这次深度撞击计划设计之初,这颗彗星的横截面大小被认为是直径约6英里(约10公里)的天体,而根据最新的测量,这颗彗星为短径4.8公里长径14公里的不规则天体。这一变故增加了这次撞击的难度。研究人员还修改了原先设计的程序,对撞击器的轨道进行精确地微调,以防撞击器与彗星擦肩而过。对远距离航天器这样的精确控制能力不能不让人吃惊。
我卫星也有能力“撞彗星”
据重庆晚报报道 “神舟”五号火箭发射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在重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也能人造“天象”。人造天象对于中国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他表示,是否需要进行人造天象,主要视中国国情而定。如果财力允许,只要中国科学家解决好了轨道线路设计和撞击后的数据反馈等难题,中国也能人造“天象”。
“神六”已选拔三对航天员
杨利伟可能不上天?
黄春平透露,“神六”载人飞船已选拔出3对航天员,虽然他没有透露杨利伟是否在其中,但他表示,自己不赞成杨利伟再次上天,理由是:国家同期培养的还有14位各方面也很优秀的宇航员,这笔巨大的资源不应该浪费;再者杨利伟此前的航天经验是全中国的宝贵经验,中国航天史上再刻上其他宇航员的名字,何乐而不为?
目前已选拔了3组宇航员进行发射前的选拔培训,两两一组,两人之间默契程度是最重要的考核依据,不管其中之一各方面条件多出色,也要受牵制于搭档状态。
2010年中国要建立自己的太空站
黄春平建议,中国应该加快航天发展的步伐,例如载人航天器,每年都应发射升天。他并透露,按照设想,中国在2010年就可以在太空建设自己的空间站。整理/施剑松
撞击倒计时(北京时间)
7月3日下午2:07撞击器脱离“深度撞击”探测器
7月4日中午12:22 撞击器第一次瞄准彗星
7月4日下午1:17撞击器第二次瞄准彗星
7月4日下午1:39撞击器第三次瞄准彗星
7月4日下午1:52(大约有3分钟的误差)撞击“坦普尔一号”
7月4日下午2:05飞越器展开保护设备
7月4日下午2:06飞越器最大限度接近“坦普尔一号”
美国探测器今日撞击彗星 央视将进行直播(图) |
|
http://{域名已经过期} 2005年07月04日02:03北京娱乐信报 |
|
这张是由球形航空宇宙与科技公司发布的概念模拟照片,显示的是,坦普尔1号彗星(画面左上方)被“深度撞击”探测器(画面右方)发射的撞击器击中时发生爆炸的场面。新华/路透
北京时间今天13时52分(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撞击彗星的一幕即将上演: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将与坦普尔1号彗星在距地球1.3亿公里的太空深处上演一场亲密接触的精彩大戏。这次撞击将在彗星表面留下一个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凹洞。并将对彗星的化学成分和太阳系早期留下的化石信息进行探测。
根据美国宇航局官方公布的“剧本”,我们对人类的首个太空大片进行一个深入的介绍:
导演:
众多大腕联手执导,云集业界顶尖机构及科研院校、企业等,包括美国宇航局及其喷气推进实验室、马里兰大学等高校以及“鲍尔”航天科技公司等企业。
创意:
30多年前,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一本名为《2001》的作品中构想出“撞击彗星”的创意,也引起了诸多航天大腕的兴趣。1996年,美国3位科学家德拉美尔、白勒顿和赫恩向美国宇航局提出了撞击彗星计划,于1999年11月1日启动。
剧情:
北京时间7月3日14时07分,“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从其搭载的母船探测器中被释放出来,约24小时后,坦普尔1号彗星如约而至,两者将以约每秒10公里的速度“激情”相撞,撞击后将引起剧烈爆炸,威力相当于4.5吨TNT烈性炸药,并在彗星表面撞击出一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巨坑。
在高温的作用下,彗核物质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蒸发或升华,同时向外迸发出大量尘埃气体,形成焰火般壮观的景象。
主演:
主角一:“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母船),大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重约400公斤,于今年1月12日发射升空,迄今已在太空中飞行了近4.3亿公里。探测器弹射出“炮弹”后就得立刻调整姿势“躲开”,在距彗星500公里处,在爆炸的碎片击中自己之前,母船有15分钟时间拍摄爆炸的全过程,并将观测到的宝贵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
主角二:撞击器,与冰箱大小相等,由49%的铜和24%的铝制成,重约370公斤。撞击器携带的照相机将拍摄有史以来距离彗星内核最近的图像并传送给探测器,直到最终消亡。
主角三:坦普尔1号彗星,由德国天文学家坦普尔于1867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目前正处于中年时期,有代表性。此外,坦普尔1号彗星可以飞到离地球比较近的地方,撞击后适宜观测。
摄像:
此次拍摄规模庞大,各路高手精英尽出。太空中,美国的“哈勃”、“斯皮策”、“钱德拉”和欧洲的“牛顿”天文望远镜等会从各个波段观察;地面上,美国基特山天文台、欧洲南方天文台等也会持续监测。
投资:
6月29日公映、耗时7个月拍摄而成的好莱坞科幻巨片《世界大战》凭借2.5亿美元的投资,超过《泰坦尼克号》2亿美元的纪录成为最昂贵的影片。而史无前例的“深度撞击”计划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启动,耗资3.3亿美元。
宗旨:
暴力绝非本部大片宣扬的宗旨。科学家们认为,在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之后的最初10亿年内,彗星对地球的频繁撞击给地球带来丰富的水和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地球合适的环境下,逐渐演变成最原始的生命,从而促进了地球的演化。
此次撞击的科学目标包括:首次直接探测彗核内部的物质;了解彗核表面的构成、密度、强度及其多孔性;通过比较,研究彗核表面和其内部物质的关系;了解彗星演化的历史,解答彗核是如何形成的问题等。
直播:
今天,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计划通过互联网发布一系列最新动态,并通过自己的电视频道实况转播这次太空任务。网民们可以登录{域名已经过期}网站一饱眼福。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国立基特山天文台和设在夏威夷冒纳凯阿山巅的W·M·凯克天文台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它们观测到的图像。综合新华社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在今天13时30分进行直播。
三问“深度撞击”
普通人能观赏吗?
“深度撞击”将在距地球1.3亿公里的太空深处进行,位于室女座的角宿一附近。届时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难以用肉眼看到。
美国宇航局发布的材料称,在撞击发生时,除了美国西海岸地区以外,坦普尔1号都将处于地平线以下,无法被观测到。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说,在撞击发生后的接下来24小时内,包括中国在内的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公众将有机会对“太空焰火”进行观测。
为何用铜制造?
之所以选择用铜制造作为“炮弹”的撞击器,是因为它对撞击时的观测产生的干扰最小,并且也不会留下残余物而妨碍未来的观测。铜的金属特性也保证了可用其制造结构上足够“硬”的撞击器。实际上,该撞击器采用的是含3%铍的铜合金,它比一般的铜更硬。
会不会危及地球?
不会。美国宇航局专家说,不管是否实施“深度撞击”计划,坦普尔1号彗星都不会威胁地球。专家们说,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就好比让一只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67客机,完全不会影响到彗星本身的运行轨道。“撞”出的彗星碎片也绝不会飞向地球。
据新华社电
新闻链接 俄计划10年后送人上火星 目前全球招募6名志愿者
据新华社电 继原苏联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之后,俄罗斯目前正着手为首次登陆火星选拔宇航员。
英国《泰晤士报》3日报道说,俄罗斯计划于2015年进行人类首次载人火星之旅,比美国预期提前整整15年。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俄航天部门现正准备招募6名志愿者,在模拟太空舱内进行为期15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该部门迄今已经收到来自世界各地40余份申请,选拔工作将于秋季开始。入选人员将于明年初接受严格测试和训练,随后将进入封闭的模拟太空船生活458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