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升三级
旁白(P) 张好古(Z) 算命先生(S) 魏忠贤(W) 两个侍从,两个考官(K) 皇帝(H) 文武百官
P:今儿说这么一段儿,啊?你问我是干什么的?你猜猜。什么!我是说 相声的,也对,嗯,我是讲故事的,也行,欧,你说我是演小品,也有道理,你问我到底是干什么的?您别急,慢慢往下看。我啊,给大家讲一段《连升三级》,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说是山东有个大财主,姓张,听说靠炒股票发了家,是个大暴发户,家是称钱得很,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西装革履,腰缠万贯呢! 可就一样张财主的宝贝儿子张好古不怎样,您听他这名字“张好古”可真够风流倜傥的,可您再瞧这位张大爷,哼哼(弯腰偷笑,大饭桶一个,唉唉,您瞧,这不来了吗!
Z:(上台,出场一两步,亮个相)小子们。
两仆人:来──
Z:逛街去。
P:这张好古,平日里游手好闲,欺负乡邻,别人背地里都管他叫(朝两旁张望一下轻声地)狗少。
Z:啥嗨,哪个混蛋敢叫我狗少,我把他屁股摔成八瓣。
仆人:(前后谨慎地看看张好古)好象有点象狗少。
Z:(回身一个耳光)八格亚鲁,哼!(一擦鼻子,下台)
S:算命,算命,在下姜半仙,是姜太公的第十八代龟孙子,家传算命法,不试不灵,另有电脑算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能算开上冷暖晴雨,能蒙人音旦夕祸福,快来算命啊!算命……
Z:(上场)
S:(拦住Z的路)啊呀!这位大爷您了慢走。
Z:躲开,好狗不挡道,别拦着你家张少爷的路。
S:欧,原来是张少爷,怪不得您的面相那么好呢。
Z:噢?是吗?
S:这八子有门儿,今儿刀我得磨快点儿,啊!那当然,您看您,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印堂红亮,耿肉肥啊!你要有喜啦!
Z:我踹死你,谁有喜。
S:哟!您看我这张嘴,我是说您要官运亨通了,你现在要是去北京赶考,我包您得前三名。
Z:真的?嗯──好,我这就进京赶考去,小子们,赏他二两银子。
S:谢您了。
Z:慢着,我要地考不中呢?
S:哪能呢?真要是考不中,您回来把我脑袋抽得象猪头那么大。
Z:好你等着。
S:您慢走,哼,您这狗少还考前三名呢,呸!啊哟!我得快溜,他要回来,真拿我三兵子开的干活,我这脑袋可万紫千红喽,赶快转移根据地。
P:张好古还真上北京赶考去了,到北京那天,已是深夜,张好古骑着马在大街上乱闯乱撞,愣没找着考场在哪儿?考场是没找着,他把魏忠贤给找着了,魏忠贤,当朝皇帝最宠幸的太监,官拜九千岁,执掌生杀大 ,张好古怎么把他给找着了呢?
(Z撞上了W)
W:哎哟,摔得我疼死了,是哪个猴崽子撞的,快给我拿下。(侍卫夹起Z)
Z:放下我,快放下我,您这个老杂毛,快放下我。
學:猴崽子,你急着抢考帽子去啊!竟敢撞我九千岁的马头,你狗胆包天呢。
Z:呸,我管你是几千岁的王八呢,快放开我,我要去赶考,你要是误了我的前三名,你赔我我呀!
W:嗨,猴崽子,挺横啊!你就有这把握能考前三名。
Z:那是,要不我大老远跑来做什么?!
侍卫:千岁,别听这小子瞎白乎,吹了算啦!
W:不,说不定他真有那么大能耐呢,来人啊,拿我一张名片送他进去考场。我倒要瞅瞅他肚里有多大墨水。
P:要说这魏忠贤也混蛋呢,你就让他自己去考不完了吗?给他一张名片,倒把俩位监考官吓了个半死,俩考官赶紧客客气气把张好古自己的下塌之处,然后就开始煞费心机地探讨。
K1:刘仁光,此人拿着九千岁的名片来招考,看来他是九千岁的人啊!
K2:是啊,周仁兄,我看这张好古半夜投考,不但是九千岁的人,而且还是亲友近派啊!
K1:有理,有理,那咱们给出个什么考题呢?
K2:这个──难办哉,我们不知道他读的什么 ,万一出的题他不会做,岂不得罪了九千岁。(作一个砍头动作)
(K1、K2吓得哆哆嗦嗦)
K1、K2:不可,不可。
K1:不如咱们替他写一篇文章如何啊?
K2:妙,真妙,真乃妙计也。
K1:不错。
K2:嗯,很好。
P:(俩个混帐考官,做完文章,合计着要是让张好古得状元太说不过去了,最后决定让张好古行第二名,当个榜眼,嘿,要说张好古也是个“奇才”,到考场睡了一觉,第二天就金榜高中了,哼哼(冷笑),真是可笑,张好古自打中了榜眼,心里那么个美啊,大嘴咧开了光会笑了,各位要问了,他怎么不琢磨,他这第二名是怎么得的?要不说张好古是饭桶呢?他要是能明白这理儿,还会上北京赶考去吗?可是,过了几天,他听说他能得第二名,全仗着九吉岁魏忠贤,过了两天,各个考生都忙着上考官府上去递门生帖,就这张好古没去,两考官又合计上了。
甲:啊,年兄,这张好古可太不懂道理了,虽说他是九千岁的亲信,可要没有咱哥俩帮着他,他能得第二名吗?
乙:唉,年兄,别这么说,这张好古既然有那么大的架子,看来他来头不小,他不是没来看我们吗?走,咱看看他去。
甲:张贵人,恭喜你高中啊。
Z:小事一桩。
乙:是啊,这次多亏了九千岁,你才得了第二名啊,今后在千岁面前,老师您还得多替学生们多么美言啊!
Z:好说好说。
甲:学生这就告退了。
Z:去吧,去吧。
Z:唉呀,原来我能中榜,全靠九千岁,这……这我得瞧瞧他去。
侍从:报──
W:什么事儿啊!
侍从:门外有个叫张好古求见。
W:什么张好古,张好锣的?不见!
侍从:千岁,他送来的礼,可真够丰厚的。
學:欧──那就见见吧!让他进来。
Z:九王八在上,猴崽子给你磕头了。
W:免了,啊!是这个猴崽子,那天考得怎么样啊?
Z:托九王八的福,我中了个第二名。
W:啊呀呀,果然是天下奇才,好!太好了。(直挺挺跳起)
Z:客气,客气,哈哈哈……(站起倒背手)老头儿你家少爷没吹牛吧!(拍拍九千岁)
W:啊嘟,放肆个大胆的猴崽子!
W:(自言自语)别唧,这个人有能耐,将来我面事背北的时候用的着 啊!
W:退下,退下,(全都退下)啊,果然没吹牛,没吹牛,……来来来,孤王与你谈。
(Z、W时不时地互相着对方脑袋)
W:好小子,和你家九王爷一个德性,来人呀,没盛宴为这猴崽子贺喜,走走,吃便饭去。(下台)
(Z、W从台另一端上台)
Z:老魏啊!这顿饭我吃得可真饱啊!(打个饱嗝)
W:(醉醺醺)哪里,哪里,张爷啊!有空常来吃,奴才这儿好吃的海里去了。
Z:那是当然,小魏子啊!回去吧。
P:魏忠贤毕恭毕敬地把张好古送出家门,这事儿在全北京城嚷嚷开了,文武百官各怀鬼胎,弯弯绕地直打小算盘,你瞧这二位仁兄。(P大下场)
文官a:嗬,年兄,北京城出了件大事儿,你听说了没有。
武官b:什么事儿?
a:听说那九千岁在府里宴请新科进 张好古。完了后还亲自送出门去,那恭敬样儿,您琢磨琢磨,咱们文武百官儿曾有这个荣誉,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这……这一定是他的亲友近派啊!
b:嗯●,听外面传说都玄乎了,说张好古是他二大爷,这将来他定能做个大官。
a:嗯,有理,倒不如咱们联名保举他,将来也能有个照应啊!
P:于是呼,朝堂上的武官都忙乎起来,第二天,开坐九龙廷。
a:(结巴)启奏吾皇万岁,万万岁,今有新科进 张好古,才华出众,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明天下事,实事是栋梁之才,国之奇才啊!
H:欧?真有此事,那干嘛几他只考3个第二名呢?俺想不通了,啊!屈才啊,这人应该进翰林院呢,立刻刷旨,让张好古进翰林院,让他为联编《四库全书》。
P:好吗!这天下头号大饭桶又进了翰林院,要说这翰林院里的学士都应能写会算,最未流的 也得认得个把字儿,可这草包愣在里面混了一年多,不信,我让你瞅瞅。
翰林(甲):啊,张年兄,你瞧我这篇文章写得如何,营驾给批示批示吧!
乙:(大模大样拿起)
甲:啊……您拿倒了。
乙:啊,噢,嗯──很好,很好。
甲:很好?(搔搔后脑勺)
乙:张大人,您劳驾给我看看这首诗写得如何?
Z:嗯──很好,很好。
甲:年兄,这张好古可真奇怪,我刚才拿了一份写得不入流的弊脚文章让他看,他竟然说很好,很好。
乙:是啊!是啊!我接着一篇满是错字的奏章让他帮着查查,他也说很好,很好。
甲:啊呀!我看这张好古是个大草包,不认字吧。
乙:那咱们试试他吧!
P:二位批算怎么试他呀?
甲、乙:啊!没什么,没什么(匆匆惶恐地下台)
P:这年哪,正好是魏忠贤的六十大寿,嗬,这下北京城里可动了,文武百官争着往魏府里送礼献殷勤,翰林院的学士都买来了横幅,寻章摘句写了一大 ,祝贺的文章和寿联挖空心思巴结魏 忠贤,张好古也买了 幅,可没写,拎着就进翰林院了。
甲:张大人,让我们欣赏一下您的 宝吧,哟,怎么还没写呀?
乙:正好,今天让我们一饱眼福吧!
Z:嗯──唉!你们写得不错吗,给你们一个机会锻炼一下,还是你们替我写吧。
乙:我看张好古真是一个文盲,按原计划进行……
甲:张大人,要是不嫌弃,还是让我来写吧。
Z:啊,就你了,写吧。
P:甲官提笔就写,写的什么,写的是(寿联的具体内容)。
甲:写完了,你看行吗?
Z:(其他官员):啊!很好,很好。
甲:哈哈,这回姓张这小子的脑袋要乔迁新居啦! (换场景,魏忠贤的寿堂)
(甲、乙官走到一边)年兄,这……这张好古吃错药了吧,怎么给九千岁送这样(指着那幅寿联)的对联。
乙:这哪里是给九千岁的寿联,我看是给他自个儿预备的挽联吧,这胆也太大了,唉!我们去禀告九千岁吧。
甲:别唧!你不想要脑袋了,你想啊,你把这事儿告诉九千岁,九千岁一生气,“喀喳”把张好古给宰了,回过劲儿来一想,他骂我你也知道了,得!你也宰了吧,你说你死得冤不冤 乙:呜呼呀!多谢年兄,否则我这脑袋就长得不牢喽,走吧走吧,躲远点。
P:文武百官敢情哪个都不笨,谁都没有没告诉魏忠贤这事儿就这么着,这副对联愣在魏府挂了一天,接着就被卷吧,卷吧藏进箱子里去了,这了几年,喜宗驾崩了,思宗继位,在魏忠贤家里抄到皇冠龙袍,魏家给一窝端了,满门抄斩,他的亲朋好友,党羽亲信,就是挨着点边儿的人,轻者入狱,重者“死啦死啦”的,这天崇被皇帝升坐大殿,查问百官魏忠贤是否还有残党,有一个官儿出班奏道。
A:吾皇万岁,万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张好古此人乃是九千岁……欧,该死,该死,是魏忠贤的亲戚,至少也是亲友亲派,魏逆赠的名片送张好古进试场,他考中了榜眼。
H:好大的胆儿,来人哪,把张好古给我抓来。
B:万岁,这张好古杀不得啊!
H:为什么?
B:此人不是魏逆的党羽。
H:有何凭证。
B:魏逆过六十龟寿时,张好古曾送了一幅寿联,大骂魏逆,说他要谋权篡位,这幅寿联,老臣还记忆犹新呢。
H:欧,这么说来这张好古不但不是逆臣,还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喽!
B:是啊,是啊,不但如此,张好古还博古通今,才华出众啊!
H:嗯──她,速降旨意,让张好古连升三级,官拜宰相。(定格)
P:就这么着,这个天字一号的大草包张好古(从幕布后钻出头来)成了宰相了。
P:得,这个荒延的故事就说到这儿吧。
Z:说,嗨,等会儿,在座的各位,您可注意了,像我这样的人才,您的生活中处处都有。
P、Z: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