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庄乡松各庄小学石云东
一、编排课本剧的意义
少年儿童是善于模仿的,在刚刚学会走路、说话的时候,他们就能模仿爸爸、妈妈并用自己的玩具演戏了。“过家家”“卖东西”。扮演小猫、小狗……在这种最初的模仿活动中,他们正接收着最朴素的真善美的熏陶。
因此,针对少年儿童喜爱模仿的特点,有组织的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戏剧演出活动,是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对同学们来说,最简便易行的,就是改变、排演课本剧了。
课本剧是指把那些有人物,有情节的语文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加入合理丰富的想象,进行适当艺术加工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因为是根据课本改编的,所以叫课本剧。
语文课文本身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这种形象性又恰好能通过戏剧表演体现出来。在表演活动过程中。能使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也创造了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寓学习与快乐的活动中。编剧,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排演过程中,又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勇气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学会一些表演技能。
排演课本剧,就需要体验剧中角色的情感,熟悉角色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角色的性格。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也是欣赏和创造戏剧美的过程。
如果同学们从小就开始扮演角色,摹拟各类人物的语言、动作,那么,两三年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已经增强许多。
既然改编,排演课本剧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就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都来积极参加。
二、哪些课文适合改编成课本剧
课本剧比较短小,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事件,以这件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为全剧的结构,在一幕场景中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的主题。
哪些课文适合改编课本剧呢?
前面已经提到,凡有人物、有情节的语文课文都适合改编成课本剧,而这样的课文又集中在寓言、童话、部分诗歌和对话较多或情节有趣的记叙文等体裁的作品。
具体地讲一年级的(小山羊)(好孩子)二年级的(小马过河)(骆驼和羊)三年级的(美丽的公鸡)(骄傲的孔雀)(会摇尾巴的狼);四年级(惊弓之鸟)(小珊迪);五年级的(田忌赛马)(幸福是什么)(晏子使楚);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将相和)(夜莺之歌)等
同学们如果动脑筋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可以改编成课本剧的篇目还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呢!如果能把这么多课文都改编成课本剧,那就会成为琳琅满目的古今中外人物画廊了!每次学完一课书,找几个同学排演一出,那该多有意思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