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好的时光争分夺秒,博览群书,而且更应当从人生理想的角度出发,把阅读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
永远的课业是阅读 ——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话
儿子,在人的一生中,坐在教室里有组织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不断地扩大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阅读将永远都是你最佳的选择,据我体会,你之所以能够在先天素质并不太好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并在写作、画画、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长,与你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你的爸爸虽然出身贫寒,但现在还能在社会上做一点事情,同样得益于广泛涉猎。记得还是你两三岁的时候,我蜷在沙发上看书,你便经常拿一本小人书在旁边陪读,竟然连坐势和神情都酷似乃尔。你可知道,那时,我既有假学习之名而少做家务的嫌疑,更有以身示范诱你阅读的用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有着较好的记忆和表达能力,应该归功于极早的训练,刚会咿呀学语,我们曾给你买过一本图画本的《妈妈教我学唐诗》,几周下来,虽然还是一字不识,却能够点哪读哪,邻居们都以此为奇,其实不过是按图索"句"而已。稍大一点,你几乎对所有的动画书籍都感兴趣,走亲访友,如果有一本书给你,便能够一坐半天不动,别的孩子邀你去玩,你也总是以种种借口相搪塞,(这是不是你至今不爱运动的结症之所在呢?)但是,光看动画书籍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把你的阅读兴趣从图画类提升到文字类,我曾经想过不少的办法。看你如今已能够对《红楼梦》、《丰子恺散文选》、《唐宋诗词选注》等书籍读得津津有味,我不禁有些明白什么叫与时俱进的道理了。
现在,你正处在精力最旺盛,兴趣最广泛,反应最敏捷的年龄,不但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趁着大好的时光争分夺秒,博览群书,而且更应当从人生理想的角度出发,把阅读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
阅读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流,或沁人心脾,或如沐春风,那一份清凉在现实生活中已很难再现,你是否还记得读《文化苦旅》时随余秋雨出入古今,奔走四海的那一份激动,是否还记得读《冰心散文选》时与世纪老人花前月下,倾心絮语的那一片宁静,还有徐志摩的空灵,梁实秋的睿智,郁秀的乖巧,寒韩的孤傲,都曾令你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朋友有畏友、昵友之分,书籍更有好书,坏书之别,愿你能够永远与好书为伴,做一个心清如水的人。
阅读如进食,还应注意营养的搭配,你一味喜欢那一些抒情小诗和叙事小品,固然能丰富语言,澡雪精神,但作为一名中学生,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丰厚的科学、艺术、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贮备,才能够登高望远,触类旁通,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现在叫你稍看一点富有理论色彩的书籍,你便以“看不懂”和“不感兴趣”相回绝,岂不知,这正如吃菜,虽然不一定样样可口,但为了营养平衡,还是应该硬咽一些。(瞧瞧你那芦柴棒似的身材,不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么?)
阅读如品茗。我国古代文人,很讲究喝茶,三五同仁,轻风明月,一盏在手,诗情画意。讲究的是一个“品”字。惟有“品”,才有回味,惟有“品”,才生情致,惟有“品”,才养精神,可是瞧你读书,要么如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要么如金秋割麦,放倒一片,更多的时候甚至是为写而读,为抄而读,为读而读,这是解渴的读法,而不是养“气”的读法,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在此,我也要送你四句古诗以为企盼:“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