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由大及小,西方人则是由小到大。
大与小
一教授给我们讲课,谈及某次跟随大领导出访,觥酬交错间,主人发难了,问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何区别,这真是一个大题目,于此之研究汗牛充栋,短短几句话如何能讲清楚?领导是太极高手,顺手一推,请我们的社会学者跟你说,教授稍一思索:“一个人掏出一百元买35元的商品,如果西方人找零,先找5元,再找10元,最后找50元,东方人这个过程刚好相反,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区别。”
该回答真正经典。数天后看电视《同一首歌·走进浦东》,主持人逐个介绍嘉宾,都是名流显达之类,数数好像还少了个嘉宾,这时摄影机镜头摇向下三路,是该晚会最小的嘉宾,不及名人们腰际高:上海2010年申办世博会形象大使,一个四岁男童。我看到这里很不是滋味,无端地想到,如果西方人主持,一定会先推介这个祖国的花骨朵。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由大及小,西方人则是由小到大。汤因比指出,盖因小亚细亚生产方式对其有莫大的影响,对有限土地的精耕细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政权,才能集中大量人财物,兴修水利灌溉设施,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的秩序建立,对于该类型农业文明的发展最有效率,由此衍生的农耕文化影响社会生活的一切层面,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等的泛伦理化。
18世纪某一天,法拉第把磁铁放入一连接电流计的空心线圈中,然后满心欢喜地去看电流计,没有动静,更换不同长度不同材料的线圈等等,仍然失败。后来他偶然发现磁铁插入线圈的一瞬,电流计动了一下,醍醐灌顶,顿悟能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由另外的能量转换而来。牛顿使用斜板,逐步记录每个时刻小球滚下的距离,以研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得出伟大的牛顿运动定律。
而同时代或更早,中国的智者们,他们在干什么呢?理学家专心致志“存天理灭人欲”、“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对于工艺技术发明一概斥之为“奇技淫巧”,术士们“我有一个梦”,梦想炼出金丹长生不老,思想家试图用阴阳五行周易太极图解释天地宇宙生命社会人生,理论不可谓不大矣,雄心不可谓不壮矣。然而数年后,洋人的炮舰来了。
中文书写地址某省某市某街,最后某人,西人自个大名放在先,而后自小至大;国人动辄集体主义,由于忽视了不容忽视的个体利益,实际上最不讲团队精神,西人声称个人至上,经博弈运筹,整体最优带来福祉最大,反倒非常注重协调合作,真是咄咄怪事;西人从几个简单的假设开始推演,逐步加入各种条件,发展出一整套理论体系,国人倒是擅长归纳,大道理得出了,大则大矣,不肯屈身将就实际问题。
条条大道通罗马,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导致中西方根本不同的文明走向,从历史到现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华夏曾经发达过,后来衰落了,眼下西方文明正如日中天,此一时彼一时也。谁优谁劣,这不是一个能轻易选择的问题,或者各有所长,互补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有一个同样关于货币的传闻,真实性有待证实:周总理接待某外宾,该老外不怀好意,询问中国此时的现金流通量为多少,这个问题即使是金融专家也未必能弄清楚,总理不愧为总理,答道18元8角8分(其时币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在逻辑上系偷换概念,不过当时情况下,不失为一机智的妙答。不管怎样,这故事我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