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周建强
来源:本站原创
|
与流动学生“共舞”
———浅谈流动学生的心理管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周建强
中学高级教师 邮编:213162
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毗邻武进湖塘针纺城,随着武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生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来自本市外,还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外省市。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使得有些远离家乡的学生,在学校班级中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独立性强但集体观念淡薄、头脑聪明但学习基础薄弱,有明显的排斥心理,平时喜欢小打小闹影响课堂纪律,这一群体是班集体建设中的不安定因素,如不加以妥善引导,对其他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大大削弱班集体的凝聚力。因此作为教育者有义务、也乐于与他们“共舞”,将他们“舞”向合格、“舞”向优秀。
如何提高对流动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性,是我校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我们学校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心理工作,上下统一认识,及时转变观念,主动接纳外来流动学生,为他们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服务,确保来我校的流动学生能全部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情”为媒,注重关爱
六年级的孙俊同学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同学,脑子较灵活,但比较冲动。听说在四年级因周末打篮球与门卫争吵,其父与门卫打起来。孙俊同学在校自高自大,课上经常讲话,为了表现自己,把一些江湖习气带到学校来,在班内称“老大”。有一次,与五年级的小同学发生一些纠葛,他就带了班上几位同学拿了刀去威胁人家,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大祸。事发后,老师向他们了解情况,他却与同学串通好,千方百计地隐瞒事实,情节极其恶劣。很多任课老师提出,孙俊同学是外地借读生,品德如此差,劝其回老家算了。
当即,心理办公室三位老师郑重召开会议,对孙俊同学作出处理意见。经过仔细反复地研究,最后作出决定,要平等,甚至“偏爱”流动学生,决不能把一个尚未定形的孩子推出校门,决不能把一个孩子一棍子打死,决不能剥夺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因而,学校在对其作出“记过处分”的同时,把他留了下来。
然后,我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首先让他认识到这次事件的严重性,社会上的江湖义气决不能带进学校。其次,要求他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第三,每三天向我汇报一次思想情况,每周作一次书面总结。并且,让他坐在本地同学旁边,叫张岩、徐友涛主动接近他,在课间与他多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其与家长的配合工作,我帮助其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每隔一到两周与其家长沟通一次,让其了解儿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我也能彻底掌握该生在校外的情况。同时,我会同任课老师,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针对该生精力比较充沛的特点,我还让他双休日练习乒乓,学习《新概念英语》,周一进行检查和指导。通过多方努力,孙俊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地,他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增强了他的信心。他下决心在毕业考试中要有质的飞跃,经过他的努力,果然不负众望,在毕业考试中语、数、英均获优秀等第。且再也没有发生与同学争吵、打架等不良现象。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时间久了,相互之间就架起一座无形的情感桥梁,使他们逐步体会到老师爱护他们、同学关心他们、学校欢迎他们,从而逐步消除了他们的排斥心理。
二、以“爱”为媒,逐步转化
李路路同学来自浙江省农村,学习基础差,刚开始,她无法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她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我就利用双休日,从计算和简单的应用入手为她耐心地辅导。但在两个月后他有缺席了三天,经过与其家长沟通,才知道她早晨背着书包出来,晚上背着书包回去,白天一个人在街上溜达,因为这边抓得紧,与老家大不相同,作业太多,不想读书。我当时非常生气,想对其作出处理。但又经过仔细思考,她是个外地生,在这边朋友少,如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严肃地批评,同学会更瞧不起她。于是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学习是苦的,古人就云:“十年寒窗”,只有刻苦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后,我经常找她谈心、聊天。该同学经过我的教育,作业能慢慢地做起来了,在以后的两年学习过程中,从未缺过一节课,劳动时,总是走在前头,非常积极。
流动学生在我们本地借读,他们的家长,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学生就像“马路天使”,“流浪”在外。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极为不利的。但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不以任何理由歧视或驱赶流动学生,多给予一点关心,多给予正确引导,他们在这个三叉路口会走上正确的道路的,会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三、以“导”为媒,德才兼备
林杰同学是个专欺负力气较小的同学,走过同学边上,打一下同学,或对同学大声吼叫一声,或故意将同学的东西弄在地上,踩上一脚。很多同学敢怒而不敢言,导致该同学在班级做了违纪的事,也没有人敢去揭发他,等事后老师发现再去找他,他往往矢口否认,或者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对这样的同学,只有抓住手脖子,因势利导,才可能使其思想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我处处留意该同学的一举一动,让他思想上设防,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次,午饭后我悄悄等在教室外面,该生没料到我在后门外,所以平时的不良习性充分显露出来。他的一举一动被我一览无疑。我当时没有惊动他。放学后我找到这个同学,问他今天中午做了些什么,可他仍然矢口否认。于是我就把他今天中午的举动详细说给他听,他见我了解得这样清楚,知道我已经注意摸清他的底细,显得非常紧张。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促膝谈心,让他明白搞好同学关系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告诉他,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要能认识错误并能改正错误。一个人要是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有勇气去改正错误呢。一席话说得他低下了头,脸通红通红的。从此以后,很少听说他又有欺负同学的行为。而且成绩突飞猛进,成为班里的佼佼者。
我校的家长大多是在针纺城周围上班,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管教,导致孩子很放任。我们只有给予正面引导,进行换位思考,才更有利于每位流动儿童的茁壮成长!
流动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片复杂的天地,尽管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他们都蕴藏着进取向上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扬其所长,用其所长,让他们在参与班集体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激发积极向上的动力,认识自己,树立自强精神,制定人生的目标和走向成功的方法,坚定地走下去,必然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今天,我们用关怀感动孩子,明天,孩子用自强感动未来!
参考文献:
1、 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
2、汤吉夫.《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心态感悟》.[M].九州出版社. 2008.10
3、罗恩·克拉克.《优秀是教出来的》.[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9
4、孙蒲远.《美丽的教育》. [M]同心出版社.2004.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