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社团介绍 活动剪影 网上讲座 佳作欣赏 习作活动 轻松驿站 学校首页
 
  文学社章程
 
    一 宗旨:"文学性,探索性,开放性,自主性"是南田文学社的社团宗旨。所谓的"文学性"即以文学为社团发展的核心内容;"探索性"即保持创新意识,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开放性"即坚持兼容并蓄的原则,鼓励个性发展;"自主性"即坚持自主发展,培养自立意识和能力。
    二 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1.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坚持我国方针政策,在学校的领导下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 [详细]
 
  社团活动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文学社>>网上讲座>> 大师管建刚谈作文之二—思考力隐藏于批判力
大师管建刚谈作文之二—思考力隐藏于批判力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05日     点击次数:     作者:沈斐      来源:本站原创

         写作文,不能只有大概的结论,“我不喜欢考试”“我不喜欢作文”“我不想去上学”“我不喜欢家长的管教”,“不喜欢”的背后是什么,不能不去想。

  你喜欢考试吗?戊中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嘀咕道:“喜欢的是疯子。”

  你能说出不喜欢考试的10个理由吗?戊中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压力大”“怕考不好”。

  我反驳戊中。第一点,压力大,才能动力大;有压力的学习效率,高于没有压力的学习。第二点,有后三名,也有前三名;有考不好,也有考好的。你光想到考不好、家长没好脸色,怎么没想到考好了、家长有求必行,给你买100多元的溜溜球呢?

  学生继续思考“不喜欢考试”的理由,拿出的理由越多,越能使人心服口服:(1)考试多,作业自然也多,没时间锻炼身体,一天到晚做作业,身体不好,视力差了。(2)考试多,压力过大,不会成为动力,成了反动力,能躲一天是躲一天,家长那儿,能瞒一天就一天。(3)一次考好了,也不敢开心多少;下次考不好,人家会说你骄傲。(4)没时间看喜欢的书,没时间做喜欢的事。

  我帮学生补充了几条:(1)考试导致死记硬背,那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只要上网百度一下就行了。花那么多时间去学“百度一下”的知识,不值得。(2)读书只是为了考试,分数就是命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没有了。而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只是、不是考试,而是将来的实践能力。(3)考试的作用大了,导致作弊。从小考到中考到高考到公务员考试,到处都有作弊。考试使人不诚实、不诚信。(4)导致只看分数不看人。德才兼备,应该德在前、才在后。现在正好倒过来。这样衡量人,用人,危险。

  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好的现象,我们要批判,批判不能停留在“不好”上。我扫射了一下安静的教室,丁丁专注地看着我,等我往下说:“你的批判,要用一条条的理由来说明。一般来说,你想的前三个理由,大家都想得到,你往后想的第四、第五、第六个理由,那才是真正的批判力。”

  班上有不少同学喜欢看流行小说,网络小说,读名着的,不多。我请学生写出不喜欢读名着的理由,至少5个,越多越好。绞尽脑汁地写,越后面的理由,越是别人想不到的,与众不同的。

  大甲的5个理由:

  (1)写的故事跟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着都是古文,读不懂。鲁迅的、巴金的,也有些读不懂。(3)名着一般都很厚,看见了就头疼,没有了看的勇气。(4)老师说要考试的,跟考试挂了勾,我就不喜欢。(5)名着的用词造句,不像流行小说那样,和我们很近,三分钟就抓住我们的心。

  有了5点理由,才真正有批判力,才让人刮目相看。

  批判的作文,别人往往不接受,人家说,你说得倒轻巧,你说怎么办?你写的作文,没有解决问题,反闹出了矛盾,那不行。

  光有批判,没有建设;光揭别人的短处,不帮人解决问题,不行。批判力的背后,还有一个“力”,建设力。

  以“考试”为例。考试不可能取消,只能改善,你批判了考试的问题,要提出别人能够接受的改进意见。

  大家讨论后,提出了3条改进意见:

  (1)考试次数不能太多。一个月不能超过两次,最好只考一次。

  (2)考试成绩可以有平均分,可以有排名,但要保密,只限于学生本人知道。

  (3)考试后,对考得不好的同学,要帮助,而不只是批评。

  至此,学生就考试写作文,一点也不觉得难。为什么不难?你有那么多内部的思考的“话”了。

  利用“班级作文周报”,我经常性地,让学生争鸣,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你说你的理的时候,会抓住对方的弱点;我说我的理的时候,也会抓住你的弱点。这就是批判力。

  批判力,与正要进入逆反期的毕业生,心理特征上,最相匹配。抓住“批判力”,训练“思考力”,可行。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