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职责 |
|
 |
|
| 计划总结 |
|
 |
|
|
|
|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8日
点击次数:
作者:方燕
来源:本站原创
|
|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中国教师资源网曾经公布过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增加知识、调节精神、学会处世等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些通俗的读物,如卡通漫画、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而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关心甚少,读过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的人数很少,还有许多的学生从未看过一本文学名著。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远远未达到新大纲规定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此贫乏,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实在令人担忧。也常听到有些学生说:“名著太难懂了,我啃不进去,读起来太费劲了。”要彻底改变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主观能动性,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走近名著 ”—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名著,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
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
1、渲染氛围,营造声势,开设了影视活动课激趣。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影视作品通过南田电视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2、举办了名著阅读月活动。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名著阅读大比拼的竞赛活动,内容包括阅读手抄报、读后感、讲述人物等,为同学们搭建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的交流平台。以展、赛、评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开展。
3、教会了学生阅读。通过读书,我们教会学生浏览、泛读、略读、精读、品读等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阅读方法。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创造性阅读,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同时教会学生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读。阅读时,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阅读诗歌,要注重诵读,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4、教会了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勤思考是对所读内容进行比较、鉴别、评价,寻找、筛选相关的信息。勤动笔是指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可勾画圈点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可在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可不拘一格写感受;还可以摘摘抄抄多积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
三、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分步阅读。
名著阅读要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要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既要有重读,又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教师导读:看影视激情趣;发材料明概要。(材料一般包括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
2、自主阅读:查阅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理顺故事情节,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作好笔记。一般要求学生在假期里完成,假期时间集中,学生身心放松,放手让学生自主经营。
3、局部赏析:每周开设一二节阅读课,在课内进行。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
4、评析阅读:从内容方面主题思想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名著进行评析,让学生写出读后感、学习写书评等。目的是加深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力,进而理解社会生活。评析阅读使学生对作品由局部赏析变为整体赏析,在写作中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等,鼓励学生交流运用。
总之,“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新课标对名著的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教师之幸,学子之福。对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因为虽然读名著的好处有目共睹,但读名著之路却漫长而曲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著的阅读也不例外,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在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让名著成为学生的最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