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题记:
清朝诗人袁枚有一首不为人所熟悉的诗,叫《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那青苔里长出的星星点点的鹅黄色的小花儿,
渺小的身躯与之表现出来的坦荡荡的姿态,
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不因自己的渺小而汗颜,不因自身的卑微而怯懦,
尊严地、庄重地、堂堂正正地挺立于百花丛中,
与牡丹竞放,与芍药争妍。
马小,就有一位苔花般的教师——
张晓丹,一名淡淡的女子,
教着美美的语文!
在刚刚结束的“2015长三角名师大课堂 小学语文专场活动”中,马杭中心小学的张晓丹老师应邀进行了“长三角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汇报课”的课堂教学展示。与名师同台,与专家共课,让《欢乐的泼水节》也洋溢上了暖暖的春色。
淡淡中的纯净:晓丹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低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字词句教学有重点,有特点。再简单不过的识字,再平常不过的读文,她都能留足时间,花足气力,简单地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淡淡中的智慧:晓丹老师对每一个识字时机的把握、每一次识字教学的指导,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课堂上的她就是一个智慧的倾听者和捕捉者,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合适的转化,再创造,灵动不断在课堂上闪现。
淡淡中的丰厚:短短的四十分钟,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二(5)班的孩子们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一位充满童真、拥有童心、和他们融成一片的老师。跟着她,绘声绘色地读书;跟着她,美美地玩了一趟西双版纳;跟着她,连目光都凝聚了……那淡淡的丰厚起来的累积,那美美的扎根到心底的厚重,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
这就是苔花的风格,也是晓丹老师的追求。记得有人说:“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很想很想──”而她的“很想很想”,就是执着、坚信、坚持、感恩。
一、执着——她的今天,孩子们的明天
晓丹老师深知,人活着,没有积极向上、执著追求的精神,就永远不会有强大的动力,更不会有骄人的成绩。因此,作为教师,从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她就知道在她瘦弱的肩膀上,站着的是孩子的未来。这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她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只要她站上讲台,只要她捧起教科书,她的目光就聚焦在孩子们的身上。就像那小小的苔花,即使不引人注目,即使无人喝彩,依然那么执着地开放,认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份事业。
二、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她真正走进课堂,发现她的工作有时候竟也需要像苔花一样。即使只有丁点儿的阳光与雨露,也要收集起来,化为己用。于是,她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挤出那么丁点儿的空隙,用书籍来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她的工作更加规范与科学;大量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案例,使她的教学找到了理论的支点,也更具艺术的魅力;而知名儿童作家的优秀作品她也要读上一读,它们让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一个个教育故事在《武进教育网》上刊登了,一篇篇反思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中发表了。从阅读到悦读,让她的成长脚步踏实而坚定,让她的成长心态自信而豁达,让她的成长历程厚积而薄发。
三、坚持——梅花香自苦寒来
课堂是一线教师的主阵地。晓丹老师的努力首先就从备课做起,熟读教材,多看参考,到网上查资料,将课本的知识首先融入自己的脑中,嚼烂了、悟透了,也就有了自己的见解。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用最简单最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再添加一点幽默风趣,融入一些诗情画意,还怕学生不喜欢?这是她对自己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她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示众”的勇气和自信。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张晓丹很忙。岂止用一个“忙”字能涵盖她这些年的努力与付出。区级的评优课、市级的工作室研讨课、五县一市的展示课……大大小小的舞台,她忙并坚持着,累且快乐着,苦却收获着:常州市语文骨干教师、常州市减负增效优秀教师、常州市教学能手、武进区优秀教师、武进区优秀班主任……
四、感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虽然,晓丹老师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可她仍然要说:“让我坚持到现在的,是我背后的那一群人。”每一堂公开展示课,每一次教学比赛,她都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在她身后的,是她们马小一群人的智慧与支持。
后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她知道,她只是教坛中一朵微小的苔花,
却也想像牡丹那样开得阳光灿烂,开得芳香宜人。
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
她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
她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她要用她的执着和坚持来添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她要用她的坚信和感恩为马小奉献她的青春!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撰稿、摄影:李泱、张晓丹,审核:李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