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现代与经典”,感受教育魅力
观第2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我们有幸参加了第2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与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在历时两天半的学习活动中,共听了13节课和聆听了7场讲座,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完全沉浸在名师的教学活动中,我想这就是名师的魅力吧!
课堂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第一节“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所执教的是《圆的认识》。他的语言幽默、调侃机智、自然而又不失时宜。整节课张老师活力四射,在他营造的灵动、和谐氛围中,似乎批评也是一种荣耀!他善于给孩子一副想象的翅膀。在揭示圆的本质的时候,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原形,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理念——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华应龙老师《找次品》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提升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及逻辑推理能力。他的课堂带给老师的不仅仅课堂的机智,更多的是读书的志趣。随后黄爱华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带给大家的是更多的震撼!华哥的称呼更是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华老师用心制作一把“小尺子”,配用一条线段,数形结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实质,没有课件依然把数学课演绎得如此精彩!贲友林老师的课堂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课堂。在贲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是问题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自由发挥,使自己的思维不断碰撞、不断升华……
不仅仅是课堂,各位专家老师的报告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闫勤老师的《让课堂悄悄革命》让我们知道要让学生自己生长、自由生长、自然生长。在教学中要充分与学生互动交流。孔企平教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探索》报告教会了我们判断什么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他指出:好的教学是要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华应龙老师的《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中,我们深深老子的哲学思想,他幽默的话语让大家对学校、对课堂有了不同的理解。学校:学着笑的地方。美妙的教学就像一段难忘的初恋。老师傻一些,学生聪明一点。这些话语在华老师的口中不断冒出来,让人耳目一新。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的颗粒研究》更是传经送宝,特别是最后的微格研修实践,更让老师们大开眼见,给学校的教研活动提供了范式。来自台湾的房昔梅老师的翻转数学教室跟我们的课堂改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回忆三天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每一次的聆听都能带给我视觉、听觉上震撼,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感谢现代与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