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组织建设 教代会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教工之家 师德师能 六五普法 年度考评 党建首页
  教代会 更多>>
  年度考评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工会工作>>教工之家>>文章内容
插上想象的翅膀 润泽七彩的童心 记马杭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组9月份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28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红梅      来源:本站原创

 

穿过留在夏季的炎热温度,九月静谧地流进时光里,优雅地流淌着一段秋的诗意。在这诗情画意的九月,吴华秀主任带领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踏着诗歌的节奏走进了胡小洁老师和谢萍老师的课堂,去品赏她们以童诗润泽童心的语文课堂。
入境——寻找想象的蓝本
儿童诗描摹的是儿童的生活,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体悟甚少的。因此,两位老师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童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诗趣。课本上的诗歌既是我们掌握的重点,同时也是进行想象力培养的理想蓝本,只要我们的教学方法得当,就能既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可谓一箭双雕。谢老师教学《乡下孩子》时采用了直观图片再现了“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的童真乐趣。空中起舞翻飞的蝴蝶,其美丽的形态、灵动的身姿带给孩子们无尽的遐想;一叶青草,袅袅流转出欢快的曲调,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哼吟起来。而胡老师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则是通过“乐呵呵”、“喜滋滋”、“难忘的童年”等中心词句帮助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浮现出诗中喜悦的场景。通过学生的想象丰富了诗歌的画面和情景,再现了儿童的生活,让诗歌所展示的生活情境更加具体和开阔,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在无形中得到一次锻炼。
入情——唱响想象的旋律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两位老师紧扣儿童的视角,用属于儿童的方式,让诗歌走进童心,让童心与童诗对话交流,唱响想象的旋律。谢老师在教学《乡下孩子》第三部分时,引导学生从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去想象乡下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在“挖野菜”、“逮小鱼”的劳动中感受到了乡下孩子闲暇时光的充实、快乐,从而使充溢于诗行中的那种充满稚气的温情润泽了孩子的童心。同样的,胡老师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通过层层铺设,让诗歌的人性美点点闪现,让“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缓缓流淌进了孩子的心里,巧妙地实现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入我——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诗意的捕捉中,孩子们情感的闸门已经訇然打开,心中的情积聚在心头,凝聚成一句又一句动听的语言。两位老师设计的语用训练正使孩子们将他们的心中积聚的那份情铺洒向生活中的事物,放飞了自己的诗心。课堂上,那一句句美妙的童言,让我们坚信,每个儿童都是诗人。
课后,吴主任带领二年级教研组全体语文老师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吴主任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智慧,肯定了二年级教研组每次活动都能围绕一个主题,让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所收获。她还鞭辟入里地为我们的儿童诗教学指明了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向。吴主任指出儿童诗教学要分三步走:一要通过情景再现引导学生发现诗趣;二要使学生在参与中入情入境体验诗趣;三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展现孩子的诗心诗情。儿童诗,是语文对生命的启蒙教育。儿童诗诗人圣野先生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确实,诗歌能纯净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的精神和生命。我们的课堂应该赋予他们语文的气息,我们的教学应蒙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让课堂徜徉在儿童的诗意中,去捍卫诗意的童心,在儿童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美的种子!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