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除记叙文(写人、写景、记事)和诗歌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那就是说明事理的课文,即说理文。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大概有《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这么五篇课文。对于写作来说,小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学会写说理文,要到中学才有这方面的写作要求。那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说理文到底该如何教呢?11月26日,马小五年级教研组开展了“如何在说理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 ”的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蒋军艳老师和吴旻老师分别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的一、二课时。两位老师紧扣“说理文”的文体特征,依据高年段的学情,开展了教学活动。蒋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没有繁杂的手段,没有花哨的形式,朴素、真实、原汁原味,教学主线清晰,基础训练扎实,学生主体突出,思维活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紧紧抓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以文中四个问句为线索,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举例证明—得出结论,看似简洁却是精心的设计在学生的思路与课文的文路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感悟深刻,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吴旻老师教态活泼亲切,课堂思路清晰,她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反应机智灵敏。整堂课吴老师做到了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抓住文中事例中的关键字词,发挥想象,体悟文中关键句的真正内涵,从而丰盈了学生对说理文的认识。
课后,两位老师通过说课清晰地阐述了教学设想,教研组老师各抒己见,以两节教研课为例,探讨了“说理文”的教学价值,如何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方燕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说理文,不仅需要关注“说了什么”,更应该关注“怎样说”。方老师从文体特征、学情特点、思维训练不同角度阐述了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要让学生学会说理,拥有说理的智慧。她还提出要将说理智慧与课文内容更好地融合,基于学情,关注学生的生长点,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撰稿、摄影:蒋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