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雯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等等。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老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