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娣: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邹秀娣,女,1978年10月出生,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从教十几年来,连续8年担任六年级英语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主张与学生以朋友相称,平等相处,和学生一起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她深受学生喜爱,是学生们心目中最喜爱的英语老师。 她,热爱教育事业。 从教十七年的她,始终秉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虽然没有创造轰轰烈烈,但她却用默默奉献谱写了教育生命。在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中,她勤于钻研教材,乐于探讨,积极反思,并向同行们请教。不断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每个人的课堂教学之中。每次调研,她所教班级成绩都名列前茅。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身为教研组长,积极组织所在英语组成员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共同进步,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她坚信:正是这份爱,让她始终坚持! 她,关爱每个孩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爱孩子也同样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只有你真正的爱孩子了,才会去关心孩子。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关心取向上”,关心是“人的崇高使命”。其实爱是一次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在邹老师曾带了四年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他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家庭的特殊和学习上的特殊,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遇到难题时,只会自己默默流泪,根本不敢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邹老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和分析,觉得他其实是一个诚实而又细致的男孩;但他却过于自卑和敏感。这种自卑和敏感对男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的。于是,邹老师通过家访和向其他学生了解,知道了这个男孩的父母在他小学二年级时离异后,就把他扔给了他的奶奶,父母却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父母亲几乎对他不闻不问。 了解了这一切,邹老师决定通过真挚的爱去关心和爱护他。她经常在生活上对他嘘寒问暖,有时还会把他带回家,让他感受家的温暖。课堂上,经常把简单而且容易的问题留给他回答,用亲切的语调、温和的眼神给他赞扬和鼓励,使他克服自卑感。课外,利用他的作业本,夸奖他写得比较工整,并且帮他分析写错的原因,教育他应留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成绩一定会提高,让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邹老师还经常找他谈心,对他说:“下课时,不要孤单地坐在教室里,要主动接近 其这他同学,和他们一起讲故事、猜谜语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努力学习。”同时,也吩咐同班同学多跟他在一起,热情帮助他学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人也变开朗了。他从原来的封闭、自卑逐渐转变成一位热情、自信的好学生。这位同学的变化,使人感到无比的欣喜,与邹老师的那份关爱是分不开的。 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高年级的孩子是身心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一个微笑的动作和关切的话语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班主任,邹老师这慈母的爱深深的感染着她的学生,吸引着她的学生,激励着她的学生。邹老师用她的慧眼,努力寻找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力和闪光点,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地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邹老师还非常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在全校或上级举办的活动中,是她的班级参加最多,表现最出色,获奖也最多,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通过多年的努力,曾获区评优课二等奖,片“优秀教师”,片“ 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辅导的班级获武进区口语比赛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邹老师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用自信和乐观感染着学生,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执着与坚韧才能书写教育生命的华章。为了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