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傑倫的歌曲《千裏之外》流行時,我每次聽到那句“薄如蟬翼的未來”,總會想起孫過庭《書譜》中“或輕如蟬翼”一語,但始終不得其解:輕如蟬翼的書法到底該是個什麽樣子?後來看到印刷精良的王羲之《初月帖》,一下子就被它的美擊倒了。帖中的“懷”字的右邊部首是信手的左右兩撇,而這正如披在一個擁有曼妙身材女生身上的輕紗。這樣的美在白石老人工筆所繪之《蟬》中亦能看到,而西湖邊斜立夕陽的青山亦是輕盈透明,蘇東坡看到過類似狀態,直呼“溪上青山三百疊”。然而如此水墨通透的效果如何才能寫出來呢?蘇東坡的答案是“快馬輕衫來一抹”,動作很快,信手一抹,但這一抹實在傳神!
的確,這樣的一種美只有極具魏晉風度的王羲之能夠體會到,然後能夠找尋到“一抹”來加以傳遞,這幾乎可以說是王羲之的不傳之秘。書法至王羲之而集其大成,所謂“書聖”,就是可為萬世師表者,其所開創的風格和筆法為後世習書者所效法。所以王羲之的筆法經由王獻之、王珣、王僧虔、智永、虞世南等一脈傳下來,貫穿唐朝三百年,而後由於唐末戰亂,才導致筆法失傳。宋代以來的習書者多是以刻帖“黑老虎”作為臨習的對象,王羲之的“一抹”筆法最終失傳。
欲尋王羲之此失傳的筆法,只有從唐人那裏討消息,途徑有二:一是唐人硬黃響搨的一批王羲之手劄,如前面所舉《初月帖》等;二是現存唐人的墨跡,比如敦煌發掘的唐人所臨王羲之《瞻近帖》等,以及歐陽詢的《夢奠帖》、《蔔商帖》等。從李世民的《溫泉銘》甚至李治的《李勣碑》中細心諦視,都會發現刻碑者在極力表現這種筆法。唐人對於“一抹”筆法的忠實繼承和深刻理解都體現在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中,不管是摹書手還是刻工都有高超的表現,讓人嘆為觀止。當然,這需要觀書者能有足夠的想象力,而不是執守於所謂的筆力千鈞之類的話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