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好习惯走进音乐课堂
发布时间:2017-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晓冉

    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后,就会使学习变得更有效;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因此,小学低阶段的音乐教学应注重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和行为习惯,并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教师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低段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段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低段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定型,课堂中容易出现打乱正常教学的顽皮行为,需要教师时刻监督和提醒。如:聆听音乐时不能做到安静聆听;跟着节拍律动时,有的学生过于兴奋,任凭老师喊破喉咙也停不下来;或者是注意力不去关注音乐,自己在一边乱蹦乱跳,打破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回答问题时,只管自己的答案,不愿仔细倾听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或者趁机乱说乱讲,乱成一团;为歌曲伴奏时,有些学生拿着乐器乱挥舞。这些音乐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原因。
    从教师方面来看,原因大致如:教学方法缺少情趣;教学操作上的偏差;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或过少;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等,有些教师则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一来,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从而影响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改善现状?

    1.课前准备要充分。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上课啦,你们准备好了吗”的叮咛绝对不行,特别是刚进小学的学生根本不去想什么叫“课前准备”。因此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检查激励,学生才能按规则去做,从而养成习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口令,一段琴声都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这需要师生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课前准备用具的习惯就养成了。
    2.演唱习惯要正确。

   从小养成良好的演唱歌曲的习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比如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演唱时会大声喊唱,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这就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唱,教会孩子们正确使用嗓音的方法,启发学生采用弱声和轻声的方法歌唱,即用呼吸支持的说话和歌唱,让学生恬静地、柔和地进行歌唱,养成“轻轻地唱,静静地听”的习惯,同时在音乐课上要注重选择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避免音域过宽,避免长时间歌唱。低段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很喜欢边唱边东张西望,老走神。对此,要指导监督学生用手指点歌词进行学唱。这样做既限制了孩子张望的自由,又监督了他们学习歌词,牢记歌词,认识歌词含义。
    3.节奏训练要生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 而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低段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形象生动的课堂,在节奏训练中首先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那里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 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现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4.利用歌曲开展综合表演活动

    开展综合表演活动,利用歌曲为素材,融入了节奏拍击,乐器演奏,律动等活动进行表演,有点类似于音乐剧、舞台剧,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使得音乐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我会让学生戴着自己亲手做的头饰,扮演雨点,田野,种子等。边唱边表演,这是一种即兴表演,能让他们很快的就记住歌词,还能感受音乐带给身体的灵动性,利用孩子好动的才能,让学生用心积极的参与其中,抓住他们感兴趣的点,融入到音乐学习中,理解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坚持在老师为主导,学生是主题的前提下给低阶段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小学低段儿童在学习音乐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增加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音乐课堂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需要坚持不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多示范、多鼓励,用耐心和恒心引导有序和有效的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