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灵活多变意识能够得到培养和提升,不断地积累经验。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把课本上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亲生经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在中国,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同时“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核心素养的核心,在现如今的教育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能力。让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变更。“综合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数学、学习数学,同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初中数学。
1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解析“综合与实践”
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要正确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意义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运用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综合与实践”设计课堂教学,让数学学科的各个分支知识间能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理性精神。
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囊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点,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世界,能够运用人类的优秀智慧成果,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师对几何图形的讲解中,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设计不同的几何图形变形,让学生了解几何的产生,亲自动手制作实物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教师也可以拓宽学生参与的广度,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自主参与,能够让学生通过心理的积极性推动行为上的进步,在过程中提高他们对于自身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把核心素养落实在“综合与实践”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方向受到社会的影响,也随着不断地变更,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仅是能够成功的解决一道数学题目,而是要能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看待数学问题要更加的抽象和严谨。这不仅体现在数学的学习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回归到学生本身,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变化,从而有所收获,形成对自身发展的规划。在“有理数”的学习中,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数值变化和发展,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数值变化。把学习过的知识代入到生活中。例如可以计算家中水电的使用情况,学生自己的体重变化等等。学好数学能够让学生轻松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够严谨地处理工作,这都是因为数学思维的影响,虽然已经忘记概念、意义,但是能够正确使用。
数学“综合与实践”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知识,这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要自觉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激励,树立自身的忧患意识,不断学习促进自身发展。在“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可以根据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变化,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目前的粮食状况,呼吁学生勤俭节约,光盘行动,从自身做起,小行动有大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找出自身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自己。同时还能了解社会现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