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低年级学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将小学分为了低、中和高三个阶段。其中小学低年级即小学一、二年级;中年级即小学三、四年级;高年级即小学五、六年级。本研究所指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指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是处于6-8岁的儿童,即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期。此阶段的学生还留有幼儿的稍许心理特征,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关键时期。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明显不集中,容易受其他无刺激的干扰,以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发展。除此以外,小学一、 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想象力较为丰富,思维和认知还不够敏捷,在思维上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上接受知识较为被动,以机械记忆为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和向师性。
2.学习适应性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徐浙宁、郑妙晨以及陶沙和周步成认为学习适应性是学习适应能力。徐浙宁、郑妙晨认为: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来对周围环境进行适应的能力。陶沙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进入一个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时,面对内容更为广泛、难度进一步提高的学习任务,能否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周步成在《学习适应性测验手册》上详细表述,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通过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具体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主要因素。而白晋荣、陈晓杰及田澜认为学习适应性是学习发展能力。田澜明确表述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地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学习发展的能力”有人学者通过国内外相关解释总结得出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出本文的学习适应性概念。有学者最终认为学习适应性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所有外部影响,并主动地根据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尽快地适应到新的课堂规范中的一种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