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本课《立规矩 讲规矩 守规矩》
发布时间:2022-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第七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立规矩  讲规矩  守规矩

学习目标

1.明确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2.树立规则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学习重点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学习难点树立规则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学习过程】

一、展开主题:认识规矩

1. 今天,我们学习读本第七讲第三节内容(出示主题,齐读)

2. 说到规矩,我们就一定会想起这样一句名言(出示孟子名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指,引申为没有法律制度,就办不成事)

3. 介绍名句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孟子认为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是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的。其实,他是借用这个比喻对当时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在战国中期,孟子就能有如此的远见与卓识,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4. 同学们,在你眼中规矩指什么?(规则、制度、约束等)出示规矩的含义。

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矩呢?

6. 看来,规矩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深入主题:规矩力量

1. 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些规矩,会怎么样呢?

2. 还原生活场景,感受规矩的巨大力量。

3. 没有规矩就没有秩序,没有礼仪,没有修养,没有大国风范。

4. 所以,司马迁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规矩”——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规矩。

三、联系实际:我们的规矩

1.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遵守哪些规矩呢?

2.出示小学生行为守则,马小一日常规。

3.对照以上要求,自我剖析,看看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不够?

4.四人小组交流,汇总,填写表格。

5.小组长汇报,贴在黑板上,如果雷同就直接划掉。这些不好的方面就是我们班级的共性问题。

6.发现问题,我们就要纠正,就要克服。既然同学们觉得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就整理成文,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时时刻刻去对照这些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这些规矩变成了我们班的规矩——班规。班规是我们达成一致,共同制定的制度,人人都要遵守。

7.假如有同学破坏了规矩,违反了规定,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8.出示事例,进行辨析。

9.小结:我们发现规矩本质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一种标准、一种尺度,也是做人的一种责任、一种境界。

四、拓展延伸:国家的规矩

1.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衰。同学们,规矩的内涵非常宽泛,包括党纪国法、行为准则、道德操守、文明礼仪、民俗习惯以及待人处世的规则和标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是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法律吗?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所以,遵守宪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下面,就有请咱们班的宪法宣讲员,为大家带来她和宪法的成长故事。

4.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5.出示习近平语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

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不仅是奉劝世人的金玉良言,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之言。所以,规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坚决遵守。

7.衷心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8.让我们一起宣誓:

9.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传统美德应该发扬。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互相监督,争做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优秀小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