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宋洪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时间像一条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剩下的就是金子。在历史的这条长河里能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
2、瞧,(出示课件)孔融七岁,会让梨。骆宾王七岁,能写诗。曹冲七岁,能称象。司马光七岁,能砸缸救人。) 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年。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历史故事再来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板书:王戎)指导“戎”,边写边说:“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横丿”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现在多用于表示军事、军队。
3、(课件出示王戎照片)看,这就是王戎,通过预习,你了解了王戎的哪些信息?
相机评价:你了解了他的朝代和称号。你了解了他的生平。
出示王戎的信息。(课件出示)王戎(234—305),字濬冲(俊冲)。琅玡(狼牙)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吟诗作画,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幼聪慧。
3、王戎自幼聪慧,这个故事就是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补充板书:不取道旁李),齐读。读了题目,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取:摘;道旁:道边。)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瞧,课题中人物、事件都有了,其实,课题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篇小古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有什么疑惑吗?是呀,路边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为何不取?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110页,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小古文。请同学们(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课文)有容易读错的字,要提醒同学吗?相机圈画。诸、折,必讲。
诸,读第一声。
折,联系上下文,李子很多压弯了树枝,所以读zhe。三年级学过“折”的另外一个读音“zhe”,折腾。
唯,形近字:维护、准备、难点、推动
竞,区分:竟
3、字音读准确了,谁来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多找几个孩子读,相机评价,都读正确了;声音响亮;声断气连)
过渡:要真正读好文言文,是要先读懂文言文的意思的。
三、读懂课文
1、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精卫填海》和古诗的时候,我们会用哪些方法去读懂文言文和古诗的?
相机板书副标题:查工具书、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回顾已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借助注释是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然后综合运用其它几种方法,会让我们很快弄懂文言文的意思。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去试着弄懂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吧。
3、全班交流。注意:要说明你用了哪种方法理解了哪个字或词,甚至是哪句话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生字最多的一句。
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尝:(品尝、尝试)(借助注释)曾经。(古今异义)
(2)诸:(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诸位、诸事顺利)众、许多。
(3)“尝与诸小儿游”的意思。
(4)练习读句子。
再来看最长的一句。
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出示多子折枝图)
(1)多子折枝:(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
指导:“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停顿。
看的事物是:李树。
李树的特点是:多子折枝。
不要把句子读断,做到声断气连。女生读,男生读。
(2)竞走:(借助注释)争着跑过去。
古今字义变化(古今异义)
兔走触株,折颈(第三声)而死。——《守株待兔》
走:跑。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接近,而有些呢,则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同学们要特别留意。比如,这个“尝”“走”字。
(3)唯:(借助注释)只有。
(4)你能带着理解来读好这句话吗?多叫几个孩子读,再一起读。
让我们看最短的一句。
第四句:取之,信然。
(1)信然:(借助注释)的确如此。
4、文中有个字出现了好几次。
这三个“之”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的意思是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一个“之”字可以指代这么多的意思,文言文真是惜字如金,能简则简啊。
5、文中体现文言文语言简洁的地方不光有这个“之”,还有能省略的地方绝不啰嗦。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两句话的前面都省略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 王戎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诸小儿 )取之,信然。
这里都是省略了人物,但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就知道省略的主语是谁。文言文真是能省则省啊。
6、过渡:关键字词的意思、三个“之”指代的具体内容和省略的部分,我们都搞清楚了。现在,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
(1)指名两个稍好的学生讲一讲,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自己练习说一说。
(3)找一个中游和一个平时差一点的学生讲一讲,其他同学评价、补充。及时肯定和鼓励。(清楚明白、完整有序、生动有趣……)
7、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争取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齐读。
四、探究问题,感悟人物特点
1、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诸小儿和王戎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谁能快速地从文中找出来?(相机板书: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2、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小孩子们看到李子就想着摘了吃,而王戎却说——)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全班交流,试着用“如果……就……”来讲清楚。(逆向思维)
王戎,你为什么不来摘李子?……
王戎,这么多李子,够咱们分的,快来摘吧!……
王戎,瞧,这么大的李子,真是难得一见,快来摘一个尝尝吧!……
王戎,这紫红紫红的李子太诱人了,我都流口水了。……
生交流。多说几个。
王戎就是这么想的,可是他当时却只有七岁,说明这是一个( )的孩子?如果能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谈谈你对王戎的认识吗?
4、课件出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结合关键词句谈谈你的认识。(出示课文)
5、全班交流。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不盲从、有主见、能够做出准确判断、聪明、自信)
6、小结
这样简简单单四句话竟然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如此聪慧的王戎,真不愧为“竹林七贤”之一啊!
五、讲故事,悟道理
1、让我们借助图片,把王戎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看看谁讲得更吸引听众。
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生: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仔细思考。
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3、让我们再通过一个故事感受这个道理的真谛。(课件出示:找骆驼)
4、总结全文
六、拓展《世说新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与之前学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这些人物小故事都来自于同一本书,就是《世说新语》。(出示《世说新语》介绍)《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作业:
1、和同学结伴,演一演这个故事。
2、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
道理: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