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颇为丰富,理论教学和活动实践则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途径。近些年来,综合与实践自适应学习成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从基于尊重教材的前提,架构“综合与实践”课程框架;设计全面具体的内容,形成“综合与实践”学习指导;提出开放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适应完成活动内容三个方面,紧紧围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有效探索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自适应学习
“综合与实践”自适应学习强调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积极参与预先设计的课堂活动,然后实现数学学习的自主觉悟、主动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做好“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的有效开展,就需要从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架构活动课程,从宏观的规划到具体细节的雕琢,并且在综合与实践过程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适应自主完成活动内容。
一、基于尊重教材的前提,架构“综合与实践”课程框架
教材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根”,而“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同样需要来源于小学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时,需要尊重教材内容,基于教材组织学生积极架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框架,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深化自己的知识认知,强化规律利用意识,这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例如,当教师围绕“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时,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上所呈现的内容,结合教学用具和“日历”架构相应的课程框架。在具体明确的指导之下,学生可以按照既定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在参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这种类型学习的适应性,便于学生资助开展自适应性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凭借所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架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框架可以为学生的自适应学习提供机会。
二、设计全面具体的内容,形成“综合与实践”学习指导
“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设计全面具体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学习指导。小学生尚且不具备完整的学习思路,其学习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能无法满足“综合与实践”课程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围绕主题设计全面具体的内容,可以对学生的自适应学习形成积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实现有效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提升自适应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讲解“倍的认识”的这部分内容时,首先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铺垫式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解储备,然后围绕这节课设计全面具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内容,利用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在摘苹果活动中,“第一小组”摘了4袋,“第二小组”摘了8袋,“第三小组”有16个人:问:第三小组摘的苹果袋数是第二小组的几倍?第三小组摘的苹果袋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摆一摆”的方式对三个组的苹果袋数进行展示和观察,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也可以采用“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践证明,综合与实践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已学知识作出自己判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设计全面具体的内容,的确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
三、提出开放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适应完成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任务是学生完成学习行为的重要媒介。一个任务解决一个问题,当学生连续完成系列学习任务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内容。当教师对学生提出开放性强的问题时,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适应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试错过程中,这对扎实学生学习思路会产生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在自适应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纠正。
例如,当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对分数就有了基本的认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时,就有必要为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自主判断,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样,因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反而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验证自己的判断。可见,开放性的提问在“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中的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总得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自适应教学的探索,需要教师从课程框架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开放性提问等多个方向进行宏观考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总结,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宜.保留数学共性 绽放课堂特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施策略窥探[J].试题与研究,2021(35):29-30.
[2]孙雪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录分析——以《怎样滚得远》为例[J].智力,2021(32):109-1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