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创设游戏情境  提升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23-01-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婷

  【摘 要】 情境游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游戏属性、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趣味性生动情境,激发 学生参与兴趣和探究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产生相应学习和态度体验,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游戏教 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情感,本文以分析小学语文开展情境游戏教学重要性为切入点,结合小学语文高学段学情,提出具体的教学 策略,创设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游戏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 关键词 ] 游戏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不 断深入,各种新的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等涌现,传统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学 习需求,也难以实现新课标对核心素 养教学的新要求。作为小学高学段语 文教师,需要针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 在情境教学法基础上,融入游戏教学 法,积极开展情境游戏教学,不仅符 合小学生好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 征,还能通过情境游戏使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可见,情境游戏教学是新时 期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改革重要途径 之一。 一、小学语文开展情境游戏教学 的重要性 (一)锻炼学生思维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专注度不 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游戏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某个真实情境, 完成学习任务或进行问题思考,使学 生思维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例如,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识字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需要养成的 语文素养。汉字的数量以万来计数,小学 6 年,需要掌握的生字为 3000 个 左右,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音、形、 义,其中还有不少同音字、多音字、 多义字。这么多数量,这么多独立的 符号,要学生一个一个地认识,一个 个地记忆,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 事情。在进行生字学习时,教师要善 于借助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 借、转注这 6 种构字原理,将书本上 单调、平面化的生字转化为立体生动 的形象,使学生将生字和情境进行关 联思考,更好地理解生字含义,从而 锻炼思维,促进思维发展。 识字的主体是学生,生字教学要 充分利用儿童识字的经验和已知,让 学生来主动识字。他们常常会用成人 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识记。例如,学习 生字“会”,孩子说“人在云上飞”; 识记“甜”——舌头最喜欢甜甜的味 道;“碧”——一个王先生和一个白先 生,坐在石头上;“星”——星星是太 阳生下的孩子……这样的方式,锻炼 了思维,同时也加强了记忆,培养了 识字的兴趣。 识字,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运用 上。一些词语的意思,我们要注意以游戏情境为载体展开教学。字义要放 在语境中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 “观”,在创设的情境游戏中,孩子们 成了坐在井底的青蛙,抬头看天,看 到的是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空。关键 词“观”的意思就清楚了。但我们的 教学不能仅止于此,我们可以让孩子 来一个组词大比拼,看谁为“观”找 的朋友多,在游戏中的过程中,学生 既积累了词语,又进一步理解了“观” 的词义。 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汉 字的造字方法,在情境游戏中学习, 感受汉字丰富的内涵。如三点水的字, 和水有关,王字旁的字和玉有关,四 点底的字和火有关,月字旁的字和身 体有关……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 有意识地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把藏在 文章中的同偏旁的字“揪”出来,这 样的找字游戏,把一个个独立的字, 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自主 性充分发挥,学生可以独立收集,完 成活动任务,提升思考能力和动手 能力。

  (二)激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情感丰富,情感经历却十分有限,创设情境游戏将教材知识与 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相互联系,借助 各种手段渲染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 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著名的儿童 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把情境大致分为实 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想象 情境、推理情境。实体情境最常用, 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对培养学生的 观察力、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可 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学习高 鼎的古诗《村居》,我们可以乘着春 游,带着孩子,去杨柳依依的绿草 地,在温暖的春风中放飞风筝。这 样的游戏情境,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和 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样愉快的体 验,对儿童健康情感的根植,起到积 极的作用。 情境游戏教学还能增进师生情 感、生生情感。参与游戏情境时,学 生大脑和情感均处于兴奋状态,教师 需要设计具有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 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模拟情境中,最 常用的就是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 色表演。角色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 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 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青蛙卖泥 塘》类似的童话,很适合运用角色表 演,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学生变成了 青蛙、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 兔、小猴、小狐狸……在情境对话表 演中,感受到美是勤劳的双手创造出 来的。 情境游戏,也可以是想象。如童 话故事《蜘蛛开店》,蜘蛛后来又开了 什么店呢?结果如何?寓言故事《亡 羊补牢》,丢了羊的人听了邻居的劝 告,会怎么说怎么做?《狐假虎威》 中的老虎有没有明白自己上了狐狸的 当?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随着学段的升高,我们要帮助学 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推理 情境游戏,就是很好的媒介,帮助学 生由表及里地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常识性的课文和寓言故事,可以运用 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如《王戎不取 道旁李》,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化身为 七岁的王戎,看着路旁枝繁叶茂、硕 果累累的李子树,为什么没有像其他 孩子一样奔上去摘呢?他是怎么想的 呢?《自相矛盾》中卖矛和盾的人在 听到路人的质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后为什么“弗能应也”?这样 的推理情境游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 了锻炼,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情境游戏环节的设定,要求教师 对文本、对学生有全面真实的了解, 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效果。同时,情境 游戏的开展,打破了以往教师主导, 单一知识传输的模式,师生之间有了 更多交流沟通,学生课堂中相互讨论 的机会也大幅增加,对增进师生、生 生友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情境游戏教学策略

  (一)情境游戏导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 师。只有当学生真正对某一事物感兴 趣时,才会用高昂的兴趣去探索、思 考和发现,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进 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通常会 讲述一些小故事、例子等进行课堂导 入。单纯采用口语描述课前导入形式, 有时难以真正调动学生情绪,而借助 游戏导入,会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 意力,迅速投入课堂教学。以部编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为 例,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篇小古 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 9 岁儿子巧妙 应答客人孔君平的故事,充分表现了 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学生在语文 课本或课外读物中,认识了不少富有 智慧的孩子,如用石头砸瓮救伙伴的 小司马光,借助船与石头称得大象重 量的六岁曹冲,不取道旁李的七岁王 戎……教师可以用“看图片,猜人物”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抢答游戏中一 下子进入学习中。 以《红楼春趣》为例,教师可以 围绕放风筝让学生讲述个人放风筝的 感受,每个学生关于放风筝的感受都 不同,但都是快乐的、难忘的。同学 们踊跃发言,表达个人感受,课堂氛 围迅速提升。接着,教师引入课本中 描述的关于放风筝场景、人物及内心 变化,要求学生找出与自身的共同点 和不同点。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充分预 习的基础上,以“放风筝”为起始, 组织开展加字游戏或者减字游戏,要 求按照顺序大概讲述课本故事情境和 主要人物,如“大观园里放风筝→宝 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宝玉和黛玉在 大观园里放风筝→宝玉、黛玉和其他 姑娘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学生为 了顺利完成加字游戏,会积极寻找课 本中人物、事件、情绪变动等字眼, 通过不断增加字眼,清晰呈现故事内 容,对课本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 理解。

  (二)创新游戏情境,强化语文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 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 养包括适应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 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包 括良好的思维品质。根据小学语文情 境游戏教学方法相关资料,这种教学 方法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 途径,也是新课改中素质教育全面落 实的重要推手。为真正展现情境游戏 教学优势,教师必须贴近学生日常生 活,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情境形式,如 成语接龙、故事接龙、猜谜语、角色 扮演、短剧等,基于课本知识创设情 境,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趣味和 多元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猴王出世》情境游戏教学时,教师 首先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 “天地孕育石头生,大闹天宫筋斗云, 五指山下五百年,八十一难到西天”, 话音刚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孙 悟空”;随后教师播放猴王出世视频片 段,围绕猴王出世提出问题:“猴王是 从哪里来的?他出世后都做了哪些事 情?要求学生诵读全文。《猴王初出 世》这篇课文属于古典名著小说,在 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不理解 的语句,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借助生活 经验、结合影视作品、角色扮演等形 式帮助学生理解,如“拱伏无违”“序 齿排班”等词语,教师先联系上文 “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了解 这话的意思是众猴拜石猴为王,随后 补充影视剧内群臣叩拜皇帝的场面,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另外, 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石猴和猴子行为特 征和语言特点的词汇、句式,教师鼓 励学生扮演石猴和猴子,用行为动作 将课本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充分感 受猴子活泼可爱、勇敢自信的特质。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塑造 轻松、趣味化的课堂氛围,不仅使学 生充分感悟古典名著语言魅力,还能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注重学情差异,分层设计 情境游戏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师 在设计情境游戏时,必须遵循学段学 生年龄、特征差异,进行分层设计: 对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选择一些难 度较低的游戏挑战;对一些水平较高 的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和 难度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索欲和挑战 欲。以上文《红楼春趣》为例,教师 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游戏挑战,具体 来看:A 层次游戏挑战为“拼音大挑v> 战”,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出现的 一些生字词及相似字,要求学生给生 字读音补上生母或韵母,如屉 ì,届 j 讳 h 鬟 h 鬓 b ;B 层 次 游 戏 挑 战 为 “移形换影”,将句子中间部分词语替 换为其他相同意思的词语,如:“探 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将“横竖”替换;C 层次游戏挑战为 “阅读大挑战”,教师给出课本中一段 话,如“那风筝都飘飘飖飖……一时 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 星……”,要求学生找出句子中描写时 间的词语,讲述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种分层游戏挑战设计,符合不同学 习水平学生学习需求,也能为学生学 习提供科学引导,为学生自我提升树 立信心,便于学生健康成长。 同样地,五年级上册课文《田忌 赛马》,这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而 成的。小学阶段,学生已接触到《史 记》中的人物故事,如完璧归赵的蔺 相如,负荆请罪的廉颇,为民除害的 西门豹,纸上谈兵的赵括,破釜沉舟 的项羽……学生对《史记》故事也很 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猜人物 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 故事内容看似简单,但细细体会每一 个环节都凸显了人物的个性,隐藏着 智慧与趣味。我们的情境游戏也可以 分层设计。A 层次游戏挑战为“课文 拷贝”,引导学生借助图表厘清人物孙 膑、田忌、齐威王之间的关系,进行 情境表演。先在学习小组合作表演, 再推选小组到全班展示,学生在表演、 评价的过程中,厘清了故事的起因、 发展和结局。B 层次游戏挑战为“玩 味情趣”,田忌赛马最终能以三局两胜 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有哪些原因呢? 《史记》中的人物都富有个性,很有 意思。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你觉 得哪一个也很有意思?有趣在哪里?在这样的寻找中,课文的文字变得生 动可感。孙膑的善观察、多谋,田忌 的用人不疑,齐威王的大度、识人善 用……有趣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学生 对课文词句的品读中,跃然纸上。C 层次游戏挑战为“走近史记人物“, 可以让部分学生讲述《史记》中有趣 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读经典,读整 本的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 段,不同学段学生性格特征呈现不同 表现,如好动好奇、表现力强、自卑、 易冲动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游戏时, 必须掌握学生具体特点,了解学生学 习情况,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以趣味 化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学,借助各种 各样的游戏,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 状态,使得单一枯燥的课堂变得缤纷 多彩、趣味多姿,使学生在课堂上真 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语文 学习热枕,为后续教学顺利开展奠定 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学娟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 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J]. 课程教育研 究,2019(15):51.

  [2] 康桂香 . 浅析如何开展小学 语文游戏化教学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9):126.

  [3] 王文娟 .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学周刊, 2021(26):133-134.

  [4] 蔡清清 . 老游戏,新乐趣—— 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游戏比赛情 境创设 [J]. 新作文,2022(03):63-64.

  [5] 姜芸 . 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的 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 2022(02):27-2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