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莫静坡授课稿(二)
发布时间:2017-10-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惠芬

莫静坡授课稿之二

写生和临摹

写生和临摹,在你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永远是交替进行的。学习油画,临摹可以少些,因为它是纯客观的,主要是要表现很具体的外界形体,所以要求大量写生。但油画也重视临摹,很多大师在年轻时常去博物馆、美术馆临摹油画真迹,一呆就是半天、一天。国画是毛笔接触宣纸所留下的痕迹,是一种特定的符号。这是千百年来,历代国画家经过长期积累,提炼总结出来的。如墨竹,它的符号就是“个”、“介”、“分”。纯写生的竹子反而不好看。
    因此,学习国画,临摹特别重要,必须大量临摹前人佳作。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学生,主要不是听课,而是花大量时间在临摹上,很多美院的图书馆还收藏了很多原作、真迹,供学子临摹、观摩。
临摹、写生要不断交替,永远跟着我们的创作走。能写生,就能锻炼造型、积累素材,这些素材保存在你大脑的“仓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创作,有的可以借鉴之后,用于创作。
    我刚工作时,在武进芙蓉东周小学任教,经常就地写生。当地的渔民用瓢舀豆浆喂养初生的鱼苗,叫“甩浆”。我因此画了国画《甩浆》,就是描绘一位渔家姑娘劳作的场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临摹可以减少,但写生不能放松。比如我面前这只话筒,十年后肯定不是这个样子了。我小时候的话筒,后面接了个大音箱。所以,写生还有记录的功能,能保存年代、时代的痕迹。
 标本意识”和“提炼、传神”
    再强调一下“标本意识”,因为我们反映生活,就是要象,不象就是不了解。很真实、很象之后,创作中要注意提炼,不能照搬,要提炼出你要表现出的东西,经过你头脑的审美思维,这只“标本”的什么部分要强调的,就要突出,甚至是夸张。否则就会落入石壶的“标本陷阱”。
画家戈湘岚,擅长画马。解放后受到批评,说他画的马象标本。其实他供职于科技出版社,精通解剖,这是他职业使然,他就是画的科普挂图。我们与他不同,要更进一步,在“标本”的形态基础上再加工、再提炼,让你的马比真马更美。
90年代,南京朱新建之流的“新文人画”受到批评,现已退出画坛。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标本意识”出了问题:变形没有尊重人的客观形体,完全是杜撰,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刚刚有个同学的作业,是画了一只大鸟,脚粗了一点,这适当的夸张是可以的。因为脚部的线条和形体以及背景的花卉是一致的,粗一点反而能撑住大鸟,显得更有力度。
   “新文人画”中,朱新建常画裸体的小脚女人,这种人,社会上有吗?小脚女人是民国的,裸体又是现代的。她的人体比例、关节、肌肉完全不同于真人。脖子的扭动、手指的动作势姿,都毫无道理。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创作观
    所以,要在真实、不犯错的基础上,处理得更美,而不是丑化。最近20-30年,因为“文革”割断了文化、文脉,很多人对美丑都搞不清楚,也没有接触到文化。
    赵本山大受欢迎,年年上春晚。我20多年前就写了文章批评这一现象。当时我在上海,派出所抓了一个乡下脱衣舞蹈团,表演的内容就象赵本山一样恶俗。这要怪赵吗?他本来就是个二流子。但喜欢他的人太多了,很多人为他鼓掌。这就是以丑为美。
    为什么现在高雅艺术不受欢迎?有的京剧团,因为票房惨淡而被迫解散,芭蕾舞团要出国演出才有人欣赏。我早年批评流行歌曲,现在有的流行歌曲我也认可。《星光大道》上,有的很好,有的不好,也上了舞台。国画也是这样,有的“大师”也能名噪一时,“粉丝”众多,人气很高。但丑的就是丑的,美的就是美的,要体现我们的生活时代里美的感觉和观念。如果做到了,就是被全国美展淘汰了,你的画作还是好的,总有一天会被发现。
    前几天,有个朋友,是福建省油画协会的会员,从厦门来常州拜访我。他送我一本《费欣油画集》,这位画家在前苏联时境况不好,30多岁旅居美国,他想回国,又回不去,最终还是在美国去世。他真是我见过的欧洲最好的油画家:他油画的笔触就象国画的大写意笔法,非常奔放,如同火焰喷涌,充满激情。
有一个四川的油画家杜泳谯,我夫人把他的作品发给我看,我看了,赞叹不已,立刻去网上查他的资料和生平:他是四川美院的教授,罗中立、陈丹青都是他的学生,一直默默无闻,快去世时才办了个展。但他一定会流芳百世。
    今后大家的自信要建立在作品优秀的基础之上,不要受某些因素的干扰,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和对国画的探索。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会有各种干扰,我也遇到过。一开始,我先把自己的作品投稿到《武进报》,录用后,常州文联来信,邀我参加市展。我尽量把画画好,《甩浆》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我就好比是个工厂,画作是我的产品,我要努力把我的“产品”推销出去。如果找关系,玩手段,将自己的作品挤进展览,甚至获奖,领导自然会大为高兴。但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只是自欺欺人。要参加高档次的画展,就要有高水平的作品,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都是你的评委。
希望大家是靠自己的好作品来打响自己的名声。艺术是创造美,你的行为、心灵太丑陋,就是与之背道而驰。自力更生,创作你的作品,入选、获奖不是本质。社会是复杂的,我退休前常受干扰。有人对我说:“社会,就是好人、坏人混在一起,没有坏人哪有好人。你为什么因此感到不舒服呢?搞好你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偷鸡摸狗去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