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本表达,尝试用上“好像”“真像”说说其他奇石。
4.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阅读和观察,使学生产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自主朗读,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
(一)以“石”入手,导入新课。
Ppt出示“石”。 这个字,你会组词吗?
【预设组词:石头、石块、山石、岩石……】
1. 如果学生能组出“奇石”这个词语,教师PPT相机出示词语。预设:老师发现这个词语很有意思,你知道“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吗?
2. 如果没有说出“奇石”这个词语,教师相机出示:奇石
老师也带来一个词语,请你读一读。指名读。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头?
【预设生回答:奇怪的、奇特、奇妙的石头。】大家对奇字理解的太到位了。
3.在我国黄山,有很多奇怪的、奇特的石头,它们究竟“奇”在哪里呢?走进第9课《黄山奇石》,让我们在文中,寻找奇石的身影。
4.伸出手,跟老师写一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谁能来读好课题?指生读。(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让老师感受到黄山石头的特点)大家一起读好课题,齐读。
(二)通读全文,圈读怪石
1.读课文,正字音。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让我们赶紧来读一读课文。谁来读读要求?出示要求。
(1)校对段序。
(2)你找到了哪些怪石?指名说,指生读怪石名称。(预设:你特别会读书,一下子都找出来了)老师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来,大家可以在心里叫叫它们的名字。一起读一读。(强调“琴”前鼻音,这里还藏着一个多音字呢,“都”)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你还有什么发现?(双引号)在这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就是给各种奇石起的特定的名字。
(三)聚焦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在哪儿?指生答。这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谁能来读一读?
2.原来,黄山风景区就在我国的——安徽省。(出示词卡)
(1)指名读“安徽省”,强调“省”的后鼻音。瞧,这是一张中国的地图,安徽省就在这个位置,顺势拓展: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省,你还知道哪些?
(2) 黄山在安徽省的哪个位置呢?(出示安徽省南部)(教师放大安徽省的行政区域图,学生在图上找“黄山”)哦,原来在安徽省地图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安徽省南部。读好“安徽省南部”。
(3)重点教学生字:南、部
①教学“南”,南方,阳光充足,指着古文字,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树茁壮生长,十字头的横、竖,下半部的点、撇就像小树枝一样,慢慢伸展,一点点长大。
②教学“部”,古代的右耳旁是这样的,下面部分是一个席地而坐的人,上面部分是一个方形的区域,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右耳旁往往和区域或一个地方有关。北方区域叫----北部,西方区域叫----西部。
教学书写“南部”一词。(注意:“南”里面是两横一竖不出头,“部”左下部分是“口”)
(4)现在词语宝宝跳进了长句子里,这句话有点长,要注意停顿,老师请来魔法棒帮忙,谁能来试试?指名2人读第一句。(真是一个会朗读的孩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5)这是个怎样的风景区?中外闻名(出示词卡)指名读
什么是“中外闻名”?指生答。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们首先要来理解“闻”。教学“闻”,看看闻的字形,外面是门,里面是一只耳朵,这个字的字形就像一个人把耳朵贴着门边倾听的样子,所以本义是听见。
那“中外闻名”的意思是?(中国和外国都听说过,形容名声传播的极远)由此可见,黄山的景色有多美,中国和外国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6)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话。
4.教师引读: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什么是“尤其”?给“尤其”换个词,可以是——(找找同义词:特别)谁来读好第二句?2人(多有感情啊!老师听出了你对怪石的喜爱,掌声送给他)
5.那把两句话连起来,你能读好第一小节吗?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好长句子。
(四)聚焦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黄山有这么多奇石,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块。
1.这是哪块石头?(仙桃石)讲解“仙”,仙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1)为什么叫它“仙桃石”啊?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长得像个大桃子)是的,你从它的外形上找到它名字的由来,这还不是一个普通的桃子,它是——仙桃。你从哪里看出来它的“仙”?(你抓住了动词“飞”,快看看还有什么动词也能体现出来?“落”)你看,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再加上动作,将一块静止的石头给写活了,变成了一个仙桃,多有趣啊!
(2)谁来读好这一小节?指2生读。(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这块石头,我好像看到了仙桃从天上飞下来的样子)
(3)齐读(真是一块有趣的石头)
2.瞧,这又是哪块石头?(猴子观海)你怎么知道这是猴子观海?指生答。(你观察到了它的形状)
(1)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老师想请1位朗读最棒的小朋友来读。
(2)第一句话中有这样一个词“陡峭”(出示词卡),陡峭是什么意思?你能看着这几幅图来理解一下吗?(陡峭指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又高又陡)
小结:要想知道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
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让我们读好第一句话。读书不仅要关注字词,还要关注标点,“猴子”上有双引号,知道为什么吗?
(3)在介绍猴子观海时,作者同样抓住了猴子的动作,将他写的活灵活现的,赶紧读读课文,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还可以自己演一演呢。
你找到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点红动词:抱、蹲、望)你真会读书。
小结:原来只有把这三个动作都做对了,才能把“猴子观海”的样子表演出来。
(4)谁还想来读一读这只可爱的猴子?2人
(5)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他在干什么?(看云海)你们看到过翻滚的云海吗?奖励你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想说什么?(壮观美丽)这只猴子和你们一样,看着这美景都入迷了,怪不得他一动不动。
(6)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男女生分读,齐读。
总结:作者在介绍这两块奇石的时候,通过丰富的想象,再加上动作,把石头写的生动有趣。
(7)为了使描写避免重复单调,这两块石头的写法还不一样呢。
(五)创设情境,学习表达
老师这有几块石头也很奇特,仔细观察他的样子,你能不能学着课文,展开想象介绍一下这块石头,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六)指导书写
1.观察些,怎么记?是上下结构,上大下小(上部宽大,横变提,下部窄扁,有长短)。
2.师范写,学生描一写一。
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像这样的怪石黄山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3.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兴趣的奇石,介绍给你的父母听。
![]() ![]() |